位奇镇
【概况】自然地理 位奇镇位于东经100°41′—101°42′、北纬37°50′—39°03′之间,山丹县境中部,距县城17公里。东接陈户镇,南邻李桥乡,西与民乐县毗邻,北靠山丹农场、清泉镇,东北过龙首山与内蒙古相望。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平坦、西部有丘陵地,基本成带状分布。属温凉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总面积552.10平方公里。国道312线、省道S590贯穿全镇,交通便利。
资源特点 位奇镇现有耕地14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18%,其中保灌面积6.65万亩。境内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地表及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渠系配套体系完整,灌溉便利,农业基础好。适宜种植小麦、大麦、枸杞、油料、马铃薯、瓜菜等经济作物。林果品有苹果、早酥梨、杏子等。位奇镇拥有草场65万亩,饲草品种丰富,具有发展草畜产业的天然优势,畜禽饲养量达到32.89万头(只)。
政区人口 1983年改位奇人民公社为位奇乡,1999年撤乡建镇。2017年辖十里堡、廿里堡、高寨、东湾、四坝、永兴、位奇、马寨、孙家营、暖泉、张湾、朱湾、侯山、柳荫、芦堡、新开、汪庄等17个村,114个村民小组,7608户23832人。2014年被列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镇”。
发展规划 位奇镇将全面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紧抓县委、县政府将位奇列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乡镇的政策机遇,立足位奇特色优势,持续谋划实施2024年“3344”【高标准打造一核(集镇)、一轴(S590乡村振兴示范带位奇段)、一带(位新路乡情风情示范带)3个核心示范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十里堡城郊田园综合体、赐儿山乡村旅游景区3个重点示范区;培育“薯羊草菜”4个主导产业;打造四镇(特色产业强镇、生态宜居美镇、文化旅游名镇、和美善治之镇)】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在提质农业生产、优化产业布局、系统乡村治理、文化价值提炼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培育新亮点、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业 始终坚持产业富民,在扩增量、提质量上取得新的进展。全镇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7.83亿元,较2022年的7.25亿元增长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1048元,较2022年增长8.5%。一是抗牢粮食安全责任。全面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17万亩,小麦种植面积6.78万亩。高标准实施甘肃农业大学河西马铃薯试验站建设项目,联合境内天润薯业、亚盛薯业在柳荫村打造马铃薯核心育种基地。二是构建特色产业体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以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牧草产业、马产业为一体的位奇镇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目前已入驻企业5家,初步形成规模框架。三是壮大延伸产业链条。实施2023年马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位奇村、十里堡村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16万亩,逐步形成S590沿线高标准农田“示范带”,引导全镇种植优质饲草、马铃薯和果蔬各3万亩,肉羊养殖规模达到25万只,做深做强四个主导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推动乡村产业迭代升级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项目建设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和主引擎,为农业农村注入源头活水。202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落实招商引资6000万元。立足实际谋项目。立足镇域资源禀赋,依托马铃薯、优质饲草、果蔬、肉羊养殖4个主导产业链,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共谋划2024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农文旅产业融合和民生需求5大类35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7.3亿元。坚持标准建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张清单、一抓到底”的原则,成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专班12个,对既定实施的衔接资金、蓄水池建设、高标准农田、招商引资等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时限化推进,责任化落实,确保项目高标准推进、高标准建设。全民动员引项目。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社会力量参与抓的“全民招商”工作格局,通过积极“走出去”,诚心“请进来”的方式,招商引资工作专班赴外开展招商活动5次,对接企业9家,落地实施金鑫盛、合方农牧二期、神禾农业、陇纺亚麻等招商引资项目4个,到位资金1.17亿元。
畜牧业 2023年全镇畜禽饲养总量38.6万头只。全年出栏畜禽23.56万头只,畜牧业产值1.27亿元。人均畜牧业收入520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39.4%。全年种植各类饲草2.13万亩。全年新建青贮窖1200立方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5.7%以上,较去年增加了3.6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猪、牛、羊口蹄疫免疫24.36万头只,免疫密度、耳标打带率达到了98%以上;完成全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16.73万只,免疫密度达到了98%以上;完成小反刍兽疫免疫补针4.43万只,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7%以上;完成羊布病免疫12.41万只,免疫密度达到99.6%以上。全年发放消毒药品1.2吨,督促养殖场消毒115场次,有力提高了养殖场户消毒灭源的防病意识。全面完成检疫工作。共采检牛羊320多头只,产地检疫出证210次。完成布病检测采血2100头份,检出并扑杀布病阳性羊40只,为养殖户排除了危险隐患。
草产业 位奇镇现有天然草原65万亩,每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2.36万亩,产生可利用秸秆5.3万多吨。全镇发展培植千亩连片优质苜蓿种植基地3处,种植面积0.53万亩。全镇每年种植燕麦及套复种各种饲草1.32万亩以上。全镇饲草资源非常丰厚,发展草畜产业条件特别优越。近几年来,在省市县各级政府产业发展政策的引领下,位奇镇党委、镇政府抢抓机遇,提供优惠条件,鼓励本镇及外乡能人来我镇发展草畜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优质牧草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位奇优质牧草加工能力也在显著增强。位奇镇坚持以牧草加工为重点,加强配套扶持,培育了润牧饲草、天泽农牧科技、合方农牧等牧草加工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包括裹包苜蓿、燕麦、全贮玉米、青贮饲草系列等,各类草品年加工能力达17万吨以上,2023年加工各类草产品16万吨,既满足了当地需求,还远销全国各地。
道路交通 注重加大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严肃查处非法占用农村公路、破坏农村公路及设施等违法行为。组织人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进行维护,不能解决的及时与县局联系协调解决。结合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对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生产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草木落叶和“三堆”等进行彻底清理。扎实开展夏季、冬季集中养护工作,养护道路20公里,修整路肩40公里,清理垃圾16吨。
林业、绿化 S590旅游风景线位奇段建设工程完成景观提升改造苗木计划,种植灌木包括红刺玫球、红叶重瓣榆叶梅、黄刺玫球、金叶榆球、四季玫瑰、紫丁香球共计511株,乔木包括西府海棠、云杉(3m)、云杉(4m)、云杉(5m)、长枝榆、高接金叶榆共计951棵,建设了多彩立体的风景绿化带。村庄居住区绿化面积4210亩,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49%,道路两侧绿化216.99公里绿化面积306.57亩绿化覆盖率达到70.97%,提升了全镇的村庄道路绿化的整体效果,营造美丽宜居生态环境。同时还建成休闲公园一个,公共休闲绿地17个。各村义务植树7.4251万株,义务植树基地41个种植面积共计279亩。设立镇级林长19名,每季度巡察1次全年巡察76次,设立村级林长34名,每月巡察1次全年巡察408次。在二十里堡、高寨、马寨、位奇、孙家营、侯山、新开、汪庄、十里堡、芦堡、四坝村11个村选聘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28名,对辖区内33863亩林木、草原、湿地、沙化土地进行管护。加强生态护林员的培训管理,全年发放管护劳务报酬22.4万元。在15个村聘用草原管护员17名,管护全镇65万亩草原,全年发放管护劳务补助3.4万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集中排查、专项排查、“一键报贫”等长效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雨露计划”65人次12.75万元,输转脱贫劳动力492人,发放“富民贷”83户1070万元。
武装 镇党委、政府按照营连部建设的标准,对我镇人武工作阵地进行了规范完善,打造成为标准化基层武装部,对镇武装部各项制度进行了完善,并全部按要求上墙,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把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能够长期在家或就近务工的优秀年轻民兵转入基干民兵队伍,出入转队率严格控制在20%,即保证了基干民兵队伍的稳定性,又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我镇现有民兵总数870人,其中基干民兵70人,普通民兵800人。民兵建制为3个排,分别为位奇镇应急排30人、伤病员救治后送排20人、公路护路排20人。做好民兵点验和基干民兵整组训练工作,6月份组织镇上基干民兵70人,参加基干民兵点验大会;7月份以来,组织位奇镇应急排24人参加了全市基干民兵整组训练。
环境卫生整治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聚焦焚烧秸秆、垃圾、枯枝落叶和烧荒等“四烧”行为,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持续推行“划片包干,网格管理”的工作机制,将全镇划分为121个治理网格,进一步明确网格边界和重点任务,推动大气污染治理责任落实到人,精细管理。巩固提升绿化质量。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小镇目标任务,完成S590、位新路、集镇南北口补植补栽和义务植树240亩40580株。高标准完成2022年十里堡村高标准农田防风林、各村农户林木采伐补植补栽树木1053株。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镇村社三级干部持续以入户走访、实地勘察、电话沟通等形式推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改厕任务落实,目前已完成搬迁82户、完成改厕106户。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持续用好“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工作法和“宣传教育、协调反馈、吹哨报到、督查督办、问题线索移交”五项机制,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倒逼责任落实,力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治长效。
乡村建设示范 实施衔接资金项目10个,落实衔接资金1285.1万元。建成一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围绕“一廊、一街、一田、两企、三园”建设目标,高起点谋划十里堡村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实施上下水管网改造4公里、铺油罩面1.7公里、安装围栏3.4公里,发展壮大千亩辣根种植、脱水蔬菜加工升规建设、5000亩马铃薯、玉米规模种植等特色产业。建成一个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村。持续拓展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模式,高标准打造东湾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点,突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桥头堡”作用,通过村干部坐班、村务集中代办、“五治三团”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清廉村庄”创建、雪亮工程、乡村大喇叭等载体,全面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质效。建成三个农文旅融合示范点。依托镇域资源禀赋,打造十里堡村“芦笋庄园”、新开村“四喜农庄”、芦堡村村史文化馆及知青点3个农文旅融合示范点,留住了乡脉乡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劳务输出 全镇劳务输转人数达9630人,包括脱贫人口491人,其中有组织输转7671人,占输转人数79.65%,自谋输转1959人,占输转人数20.34%;省外输转2908人,省内输转6722人,就地务工5715人,劳务收入达26803万元。所有脱贫户全部录入了甘肃省大就业信息管理平台,输出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加工、制造、服务等各行各业。认真实施2023年脱贫劳动力跨省输转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政策,上报外出务工已脱贫劳动力3批次19人,资金发放共计1.05万元;预发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251人,资金发放共计4.6万元,补齐预发补发35人,资金发放共计1.29万元。
新时代文明实践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位奇镇依托镇文化服务中心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功能定位、制度建设、阵地打造、活动开展、品牌创建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学习先进做法,抓住工作重点,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凸显位奇特色,创新方式方法,加快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健全机构队伍,构建层级管理体系,以“镇实践所-村实践站”两级体系为架构,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所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站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7个,推动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常态化开展。充分整合志愿服务力量,组建了理论政策宣讲、文化、卫生健康、法律服务、科普、生态环保、移风易俗、乡村振兴、青年、巾帼等10支志愿服务队伍,全镇注册志愿者640多名,吸纳乡村振兴工作队、文化能人、民警、法律顾问等,使志愿者队伍专业水平、能力素质明显增强,形成了以志愿服务队为支撑,群众广泛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整合阵地资源,搭建凝聚民心主阵地,以做靓镇一级,做强村一级为目标,整合现有阵地资源,将镇文化服务中心、镇图书馆、文体活动室、书画室、民俗展览馆、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所等资源纳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统一调配。各村将道德讲堂、党群活动室、农家书屋、乡村舞台、文化体育广场、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等与文明实践关系密切的活动场所纳入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统一调配,做到“资金统筹、场地共建、资源共享、工作同步”。深化品牌创建,开展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突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围绕“学、宣、践、乐、化”五大工作内容,以“讲、评、帮、乐、庆”为主要活动形式,精心打造“位奇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实践品牌,通过价值引领、移风易俗、文化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传思想、习理论;传政策、习富强;传道德、习品行;传文化、习新风;传法律、习法治;传科级、习兴业”,使文明实践活动有热度、有温度,有力度。
党的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凝聚为民服务合力,努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政府工作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廉政建设常抓不懈。聚焦政府自身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习型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实干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持续加强。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深入开展“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民生实事,把能力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成果。服务效能不断优化。聚焦解决问题、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和服务发展这一主线,积极探索建立“集中代办、服务下沉”“打开一扇门,解决一揽子事”等一批管根本、利长远、重实效的长效机制,助力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觉接受镇人大和社会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件,办结率100%。
【群团组织】妇联 举办庆“三八”“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系列活动6场次。开展4.24”读书节、“六一关爱润童心”“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浓情端午,粽叶飘香”“庆中秋ﻪ迎国庆”“情暖重阳·陪伴有我”等主题活动9场次,参与1500余人次,引导村妇联组织带领广大妇女主动担当,以特色活动吸引妇女群众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优势,最大限度把妇女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围绕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家庭文明实践活动,开展走访慰问、义诊、义剪等志愿服务活动146场次,惠及群众2200余人,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贯穿于全过程,将党的政策和妇联工作有效传递到妇女心中,打通服务妇女“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服务妇女“零距离”。以“巾帼心向党·圆梦伴成长”活动为载体,联合各结对帮扶单位根据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微心愿”为发放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100余套,发动镇、村党员干部、巾帼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关爱帮扶等行动,为位奇中心校40余名留守儿童送上价值0.54万元的圆梦礼物。积极动员各村适龄妇女参加“两癌”免费筛查,668名妇女群众参与,超额完成县妇联定的605人的任务数;申报“两癌”救助5人,为1名患“两癌”的贫困妇女申请到“贫困母亲两癌救助”基金1万元,帮助患病妇女家庭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制定下发了《位奇镇“美丽庭院”及“美丽庭院”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组建由村妇联主席牵头,妇联执委、女党员、巾帼志愿者参加的“美丽庭院”工作队,扎实推进“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包片包户抓落实,形成了“妇联主席带头干,妇女群众跟着干,家家户户比着干”的工作局面,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51户,上报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2户,并借赐儿山民俗文化活动对51户美丽庭院示范户进行通报表扬。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设立榜样标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领创建美丽家园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全面激发各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产业中积极性。全镇组建由热心女党员、致富女能人等组成的巾帼志愿服务工作队18支,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打造“1+17+X”“一村一品”志愿服务模式,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按照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的要求,不断推动各项活动提质增效,打通服务妇女群众“最后一米”,至目前,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6次。巾帼志愿者发扬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以“敢冲、敢闯、敢干”的劲头,奋斗在美丽庭院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第一线,用骄人的工作业绩,支撑起了我镇各项事业的ﻪ“半边天”。培树“乡村振兴巾帼致富带头人”3名,最美妇联执委3名,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配合开展电商直播、化妆技能、农艺工、家畜饲养员等劳动力技能培训4期,参训女学员达100人次,搭建与创业女性共叙巾帼佳话、共谋发展平台,带动广大妇女勇于自主创业、转移就业。
团委 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春节、“五四”、“七一”等重大节日为契机,把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团中央会议精神放在团员青年教育的首要位置,认真学习二十大、全市第四次团代会会议精神,利用远程教育、视频会议、“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等方式,组织全镇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十余次。顺利召开共青团位奇镇第十八届代表大会,积极组织全镇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完成“思想旗帜”、“坚强核心”、“强国复兴”、“挺膺担当”四次专题理论学习。组织开展“一元微公益”活动,筹集善款2522元,为5名留守儿童送去关爱。
综治司法 2023年,位奇镇坚持关口前移,建立民生信息收集研判和预警处置机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件。扎实开展“结对帮扶·结对关爱”行动,221名市县镇干部对106名特困人群开展结对联户工作,累计帮办各类实事31件,解决困难问题46件。位奇镇综治中心下辖17个村级综治中心,采取“6+1”管理模式,即采取六个措施,围绕一个目标,稳步做好综治维稳工作。同时,成立了位奇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和位奇镇中心调委会,选配调解员17人,涵盖了各行业领域;设立了17个分调委,聘用调解员100人。进一步整合调解资源,完善协作联动机制,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提供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服务,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并推出“1347”信访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方法,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的发生。紧盯重点人员动向。在各村安排信息员对涉邪、涉毒等重点人员进行盯防,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向镇综治中心报告。网格员配合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逐户进行走访排查,对新发现人员纳入管控。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向广大村社干部和党员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发挥村级党组织阵地堡垒作用,在全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悬挂横幅、书写标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揭批“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讲解法律知识等形式组织群众开展学法活动,通过以案释法、印发资料、解答群众法律咨询等方式,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权,通过合法正规途径反映利益诉求。把法治宣传与人民调解结合起来,在调解过程中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法律氛围,预防遏制各种矛盾纠纷的恶化升级。通过抓好司法行政工作,全镇社会形势总体稳定,刑事、治安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维护了全镇社会的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 防灾减灾落实见效。面对70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全镇上下牢固树立抗大旱、抗久旱的思想,完成辖区内暖泉泉、高家泉等3眼泉眼淘洗工作,配备3辆应急水车为全镇拉运送水1163吨。安全生产稳定有序。与各村及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全县安全生产大走访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冬季防火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各类专项行动,排查发现安全隐患187处,完成整改187处,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教育 文化 卫生 食药】教育 位奇中心小学坐落于位奇镇政府驻地,始建于1940年,是一所高标准乡镇中心寄宿制小学,招收位奇镇中、上片10个村的学生。学校占地面积178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741平方米,绿化面积800平方米,其中综合教学楼2313平方米,餐厅378平方米,师生公寓1650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1172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面积4652平方米,藏书10000余册。服务半径10千米,服务人口1.4万人。学校突出“一个品牌”(幸福教育),打造八张名片(人文管理、智慧教师、儒雅德育、幸福课堂、高效教研、阳光体育、快乐社团、靓丽环境)。重视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了各类知识讲座8场次,以文化浸润心灵,丰富“润心”文化内涵,精心创设了儒雅的校园文化,让校园每个角落都能和风化雨、润心无声,让校园一墙一角皆有艺术,一草一木都含文化,形成了“文化润心、书香润智”的校园文化特色。
文化旅游 依托镇域资源禀赋,打造十里堡村“芦笋庄园”、新开村“四喜农庄”、芦堡村村史文化馆及知青点3个农文旅融合示范点,留住了乡脉乡愁,成为位奇农文旅融合的新亮点和新的网红打卡地,“芦笋庄园”也成了展示山丹芦笋文化产业的“新名片”、推动山丹芦笋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赐儿山景区,按照“一轴三区”大景区规划,补齐旅游要素,通过协调努力从市林科院免费争取到樟子松、灌木等适合景区种植苗木500余株,从市农科院申请到旅游一批彩色油菜花籽并签订了高于市场价格的菜籽回收协议,在进一步美化景区环境的同时,缓解了经营者的部分资金压力。同时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申报了赐儿山健身步道项目,争取补贴资金30万元。进一步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7个行政村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实现了全覆盖,配套健身器材180多件,全镇17个行政村农家书屋正常有序运行。举办大型文化活动3场次,组织参加县级文化活动2场次。配合县图书馆对我镇17个村的农家书屋配送书籍986册。立足镇情实际和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定期进行文物安全排查,确保辖区内文物的安全。
卫生 开展卫生健康工作。引导全镇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积极参与卫生村庄创建工作。积极创建无烟党政机关,建立健全控烟机构,成立了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在人群集中点、便民大厅等醒目位置设立禁止吸烟的标志,设立室外吸烟区1处。贯彻落实县爱卫会关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指示精神,以爱卫为重点,坚持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标本兼治,科学防制,狠抓病媒防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食药监管 2023年,全镇共有食品药品经营单位117家,其中食品流通经营单位74家,餐饮服务单位14家,学校食堂2家,托幼机构食堂1家,流动厨师8人,村卫生室及诊所18家。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全年辖区内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加强疫情期间冷藏冷冻食品及进口冷链食品严格管控。在“九九重阳•幸福吉祥关爱慰问高龄老人”活动和赶集日,发放宣传材料35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70人次,通过发放宣传单、微信平台等宣传渠道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对茶叶、豆制品、散装食品、保健食品开展重点走访检查8次。对辖区内的51家食品销售单位进行了风险分级评定,评定风险等级均为B和C,全镇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覆盖率达75%,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对保健食品、散装食品、食用油等食品进行“六查六看”,全年开展农村食品销售店整治5次。组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对学校食堂以及校园周边的杂货店进行安全检查8次,确保镇内学校、家托幼机构师生的食品安全。
民生保障 一是加强农村低保管理。筑牢农村低保是社会保障体系最后一道防线的理念,对低保管理工作定期研究安排,严把申请关、审查关,推动核准对象及发放对象张榜公示,实现应保尽保,真正发挥低保工作“兜底”作用,至目前,全镇共有农村低保对象596户1090人(其中:一类35户52人;二类375户647人;三类166户339人;四类20户52人)。月发放低保资金344433元。共发放资金3873436元。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2023年总共新增113户155人。二是提升“救急难”工作质量。坚持把临时救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以“保证公平性、提高时效性”作为出发点,明确救助对象范围、救助标准等内容,建立临时救助数据库,全力开展“救急难”工作。至目前,共救助困难群众312户,818人,发放临时救助金763535元。三是改善“视觉贫困”问题。以解决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面临的最突出困难和最迫切需求为目标,切实加强特困人员管理工作,对所有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进行走访关爱,认真落实走访探视制度,真正实现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日常生活有照料。至目前,我镇特困供养人数共122户,139人。其中:集中供养23人,分散供养:99户,116人。月发放资金70180元,共发放资金821041元。四是健全保障落实救助。坚持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服务方式,优化窗口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充分利用社会救助系统、社会预警系统、全国儿童福利系统等数字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社会救助信息录入、残疾人“两项补助”信息管理,三留守人员、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动态管理。目前,我镇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总计589人次,其中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13人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76人次。月发放两项补贴资金53950元。共发放资金633410元。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8户19人,月发放资金18621元,共发放资金220592元。完成2023年度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调查摸底上报工作,新增离任村干部4人,死亡12人,共计发放生活补贴138332元。今年全镇摸排留守儿童269名,留守妇女179人,留守老人147人。通过信息系统的高效运用,推动服务逐步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的转变。
【行政村】
东湾村
东湾村位于山丹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公里,距镇政府11公里,东邻十里堡村,南邻四坝村,西邻国营山丹农场,北邻清泉镇,村入口皆在S590沿路,交通便利。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24户1000人,劳动力650人,在村常住人口213人,村党总支设有2个党支部,第一党支部共有党员31人,第二党支部共有党员28人,党总支共有党员59人,其中女性党员12人。边缘易致贫户1户1人,脱贫户6户20人,因地震灾害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4户10人。全村共有耕地4300亩,人均4.3亩,属于井河混灌溉区,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玉米、马铃薯、甜菜等。
党的建设 持续拓展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模式,高标准打造东湾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点,突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桥头堡”作用,通过村干部坐班、村务集中代办、“五治三团”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清廉村庄”创建、雪亮工程、乡村大喇叭等载体,全面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质效。
土地流转 完成土地流转3800亩:种植玉米550亩,马铃薯450亩,小麦950亩,其它1850亩,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环境卫生 我村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加强农村人文治理,积极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发动群众对全村长期堆积的柴草堆、粪堆、土堆、碎石瓦砾堆、垃圾堆采取拉运填埋推平的方法进行清理。发挥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作用,全面清理整治沿路沿线环境卫生,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杜绝整治后出现反弹现象。
脱贫攻坚 脱贫户6户20人,2023年情况都比较好。
廿里堡村
位奇镇廿里堡村位于位奇镇东北10公里处,距县城9公里,共有5个社,425户1366人,在村常住人口417人,党员66人,其中女党员13人,中专以上学历党员8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6万元。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2700亩,其中保灌面积4000亩,人均9.8亩。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以及萝卜、枸杞、西瓜、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羊只饲养量0.5万只。种养业、劳务输出、土地流转为主导产业。
精神文明 制订乡规民约,开展文明评选活动,评选出五星文明户5户,形成民主管理聚民心、党群共建新农村的氛围。
人居环境 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落实改厕项目33户,改炕130户,配备垃圾箱、垃圾桶若干;此外,我村还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带头、群众全面参与,着力解决村庄环境问题。
项目建设 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村硬化道路2公里,粉刷墙体2120平方米,种植景观树1141颗,安装绿化带防护栏6.1公里,铺设路沿石2.4公里,硬化乡道2000平方米,修建凉亭两个,长廊39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8,修建日间照料中心一座;同时,我村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更新安装人饮输水管道15公里。
高寨村
山丹县位奇镇高寨村位于镇政府西南5公里处,现有5个社,613户,2034人,耕地面积15000余亩,主要种植以马铃薯、小麦、中药材为主的经济作物,建成规范性养殖小区一个。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3元。
土地流转 村“两委”班子及成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客商,以700元/亩的价格,共流转项目区耕地7420亩,实现收入520万元,并且依托该项目协调本村村民就近务工,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基础设施 高寨村顺利完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现已平整土地7420亩,铺设低压管道65公里,修建蓄水池3座,蓄水池量14万方,高标准农田计划全部种植葵花。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协调村民进行就近务工,增加务工收入。此外,高寨村计划在一、五社安装护栏4500米,五社安装路灯25盏,改善村基础设施建设。
人居环境 2023年高寨村多次组织人员清理村内环境卫生,捡拾田间地头废旧薄膜。组织车辆全面清理村外沿线带垃圾,彻底处理死角垃圾。
脱贫攻坚 高寨村现有脱贫户20户55人,监测户4户10人(其中突发严重困难户4户10人),收入主要以劳务输出、养殖业、种植业为主。
侯山村
侯山村位于位奇镇西南,距交通主干线山马公路5公里,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处。东经通村道路与位奇镇朱湾村相连,西南北三面均为广阔的荒漠戈壁。侯山村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280户,883人,其中常住人口59户138人。脱贫不稳定户1户2人,脱贫户29户92人,2022年3月因地震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4户12人。全村耕地总面积4000亩,保灌面积3600亩,人均耕地面积4.5亩,主要种植小麦、大麦、马铃薯、西瓜等。
土地方面 侯山村把特色种植作为促进贫困户增收的基础,着力优化种植结构,今年种植西瓜300亩,每亩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同时,镇劳务办牵头,对脱贫户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种养殖技术,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
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和危房改造等项目的实施,村域内道路、渠系、路灯、绿化、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的改善。
人居环境 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作用,全面清理整治村社街道环境卫生,健全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机制。
柳荫村
柳荫村现有5个社,278户907人,其中常住人口121人。耕地4500亩,主要增收产业为农业和养殖业,全村饲养肉羊1000只。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8名,村“两委”委员5名。同时,柳荫村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焉支山和山丹马场必经地,毗邻省道S590,交通信息便捷,区位优势明显。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90元。
基础设施建设 现全村共建有文化广场3处,总面积近2000平米。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粉刷和绿化,从内到外使我们的办公场所焕然一新,营造了一个宽敞、明亮、整洁、充满朝气的办公环境。
人居环境 近几年,我村扎实开展美丽村庄提升行动。结合“三抓三促”等各项重点工作,柳荫村将腾退复星、消除视觉贫困与美丽村庄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青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开展美丽村庄建设。
环境卫生整治 我村将环境卫生整治与脱贫攻坚结合,为脱贫户设置公益性岗位4个,对村内外卫生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理,对垃圾进行集中堆放,进行定期清理,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
精准扶贫 截至2023年底,动态调整后现全村共有脱贫贫困户32户103人,已完成全部脱贫。
产业带动 高标准实施甘肃农业大学河西马铃薯试验站建设项目,联合境内天润薯业、亚盛薯业在柳荫村打造马铃薯核心育种基地。以此为依托设立了位奇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基地。并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六有”要求,柳荫村利用现有办公场所,认真筹划,高标准打造柳荫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活动有了活动阵地。
芦堡村
芦堡村位于位奇镇政府西南4公里处,现有7个社587户1685人,常住人口112户263人,耕地570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大麦、食葵、亚麻等农作物为主。农民收入主要以劳务输转、种植和养殖为主。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30元。2022年3月,被列入山丹县2022年第二批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
改善村容村貌 一是对芦堡村村委会进行改造提升,重点实施办公设施升级。二是申请项目资金在芦堡村一社建设8万立方蓄水池一座。三是筹措资金铺设低压管道3公里,整合三眼机井解决耕地灌溉和养殖场用水问题。四是芦堡村主街道6块党建宣传牌进行维修加固及内容更换。五是收集村内老物件和清洗整理芦堡村传统戏剧社火民俗文化服装道具,展示到村史馆内。六是解决芦堡村2栋住宅楼楼顶漏水问题。
优化产业结构 芦堡村通过“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化运营”的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经济合作公司将村内资源资产和补助资金入股新鹏润农牧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培育发展集良种繁育、肉羊育肥、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经营销售为一体的肉羊养殖产业链,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务工收入。
乡土文明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大力弘扬乡土文化,保护农村文化血脉,打造芦堡村村史馆和知青点1处,在传承农耕文化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增强群众对村庄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全面推进文化振兴,激活乡村振兴全新活力。按照“重点打造、点面结合、示范引领、整体提升”思路目标,围绕“和美乡村”6项指标,成功创建芦堡村市级“和美乡村”,逐步形成“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芦堡传统村落型。
环境卫生整治 投入资金4万余元,由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彻底清理了巷道、社角陈年垃圾,闲置树木、农具等,整体提升了全村的环境面貌;全村现有公益性岗位人员3人和乡村绿化员2人,对全村的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
脱贫攻坚 易地搬迁20户53人,其中无宅基地4户、两户一宅15户、拆除户1户。坚持做到“脱贫四不脱”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全村脱贫户25户65人,于2019年10月全部脱贫。
马寨村
马寨村地处城郊,距山丹县城16公里,毗邻陈位公路,交通便利,信息发达。水土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具有大部分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和气候,人均耕地面积8亩左右,有机井12眼。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583户,1807人,其中常住人口139户364人。马寨村脱贫户39户11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户6人。马寨村党总支下有两个党支部,共有有党员75名,其中女党员10名。近年来,形成了枸杞种植、经济特色作物种植、劳务输出等优势产业。2023年人均收入18450元。
土地流转 全村流转土地4500亩,种植马铃薯、大小麦、中药材。组织劳务输出380人(次),预计实现劳务收入620万元以上。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8个。实施2023年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逐步打造了集中连片、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美丽宜耕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带”。
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马寨村村级阵地1处,改善村社干部办公环境,打造为民服务阵地,不断完善为民服务各项基础设施,努力实现大门常开,阵地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在、群众常来的目标,打造“推开一扇门,解决一揽子事”工作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精神文明 开展文明评选活动,评选出五星文明户5户,形成民主管理聚民心、党群共建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环境卫生 成立领导小组,划分区域、定人定责,整治环境卫生,雇用车辆1辆,装载机2台,参与群众150多人,拉运垃圾杂物100余车共清理沙堆、粪堆、草堆、石头堆、木头堆等40余堆。
脱贫攻坚 脱贫户39户114人,2019年全部脱贫。
暖泉村
暖泉村有6个村民小组,350户,1111人,耕地面积12800余亩,人均耕地在10亩。村党支部下设党小组2个,党员69人,其中女党员9人。低保户38户74人,其中一类1户2人,二类15户29人,五保户9户11人。全村共有脱贫户21户67人,现已全部脱贫。2022年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3户8人。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8元。
土地流转 全年流转土地5850亩,其中马铃薯3050亩,大麦1075亩,小麦825亩,洋葱900亩。
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投资4万元,对暖泉村各社主干道安装防护栏。二是通过争取国家资金和群众自筹等方式,计划修建村社道路4.5公里,机耕路3.8公里。三是争取水利部门大型渠道,新修D50-U型节水灌溉渠5.6公里。四是改建暖泉村卫生公厕1处,改造村委会前排教室。五是持续进行美化绿化工程,对村内主街道两侧树池内的杂草进行清理,种植花卉,提升全村整体绿化景观效果。六是对村内主街道架设太阳能路灯。
环境卫生整治 我村将环境卫生整治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结合,设立4个公益性岗位,对脱贫户无劳动能力家庭及村内环境卫生进行不定期打扫清理,确保院内和街道干净整洁。
精准扶贫 截至2023年底,动态调整后全村共有脱贫户22户69人,现已全部脱贫。
十里堡村
位奇镇十里堡村位于山丹县城东郊5公里处,化新公路、文曲路、十暖路穿境而过,交通、通讯较为便利。现有5个社,503户,1633人,耕地12500亩,主要种植小麦、大麦、马铃薯,一个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分别为十里堡村党支部,十里堡村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党支部,十里堡村党支部下设两个党小组,全村党员61名,其中男党员51名,女党员10名。
产业发展 现有耕地面积12500亩,主要种植农作物为大麦、小麦、马铃薯等。2023年,十里堡村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平整土地5400余亩,修建蓄水池3座,蓄水池共计10万方。
打造集农业生产加工、观光休闲、研学教育、养生度假、商务活动等多功能集于一体的十里堡村“芦笋庄园”农文旅融合示范点,“芦笋庄园”也成了展示山丹芦笋文化产业的“新名片”、推动山丹芦笋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围绕“一廊、一街、一田、两企、三园”建设目标,高起点谋划十里堡村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实施上下水管网改造4公里、铺油罩面1.7公里、安装围栏3.4公里,发展壮大千亩辣根种植、脱水蔬菜加工升规建设、5000亩马铃薯、玉米规模种植等特色产业。
精神文明 我村广泛开展“十星级党员”争创活动、“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党员包农户、富户带贫户”等系列活动,组织群众广泛参与“五星级文明农户”、“五好家庭”以及“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
环境卫生 十里堡村通过环境卫生整治,清理村内环境卫生,捡拾田间地头废旧薄膜;加强环境保护治理。
精准扶贫 脱贫户6户12人,已全部脱贫。
四坝村
四坝村位于山丹县城南11公里处,是S590沿线村庄,交通便利,共有6个村民小组312户951人,其中常住户123户269人。四坝村土地总面积8.76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000亩,主要增收产业为农业和养殖业。2023年,四坝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60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坚持“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不动摇,继续种植马铃薯、玉米等作物,提升粮食作物综合试验示范效应,助推农村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发展。依托国家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积极推进院地合作,致力创建科研基地,高起点打造产业链。
环境卫生整治 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加强村级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建立每周一三五常态长效保洁和绩效考核机制,让享受政策的群体积极投入到公益事业上来。坚持内外并举,加大前庭后院整治力度,既建美“里子”、又做靓“面子”。
村级组织建设 选优配强村“三委”班子,组建一支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练队伍服务乡村振兴。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试点,成立“山丹县锦绣田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盘活闲置资源,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归地到村,集体经营”“先流转,后整治”“多出土地归集体”等先行先试经验全面推广,“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融合效应进一步显现。
基础设施 突出“锦绣田园”主题,按照“宜绿则绿,因势造景”的思路深入推进村庄绿化,栽植各类风景苗木1400余株,打造绿化“微景观”2处。深入挖掘四坝文化渊源,精心布置,打造农耕文化广场1处、打造彩陶景观长廊1处,将农耕民俗巧妙融入风貌改造中,形成独特文化氛围。按照“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常态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村庄整体面貌清爽整洁。
孙家营村
孙家营村位于位奇镇东南部,距镇政府4公里,东邻张湾村,南邻暖泉村,西邻位奇村,北邻马寨村,地处平原地带。辖4个社,有人口238户707人,其中常住人口234人;有201个院落,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有耕地96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苜蓿等,村党组织设党支部,支委5人,党小组2个,全村党员54名。
土地流转 结合本村实际,村委会积极与种粮大户进行对接,一社流转土地950亩、二社流转土地1700亩,三社流转土地1340亩,四社流转土地1950亩。通过土地流转积极落实村经济收入。
饮水安全 4个村民小组全部接入自来水,实现自来水入户全覆盖。
环境卫生 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定期清理村内卫生,修建垃圾集中填埋点3个。
脱贫攻坚 脱贫户16户43人,2019年全部脱贫。
汪庄村
汪庄村位于位奇镇西北8公里,东连位奇村,南接新开村,西至民乐县,北靠清泉镇,属马营河灌区,地域面积19.7平方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500户1566人。耕地5500亩,保灌面积3600亩。主要种植小麦、大麦、亚麻、茴香等农作物(或经济作物);种养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常住人口80户240人。
土地流转 动员群众流转土地3500亩,其中2000亩种植大麦、小麦等粮食作物,净收入120多万元。
特色产业 引进土地承包大户从事食葵、茴香、孜然等特色种植业1500亩。
人居环境 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消除视觉贫困,同时修缮村委会、装饰村民广场,修建3座蓄水池(基础工程)。
劳务输出 全村共输出劳务1000多人次,其中:常年外出务工845人次,季节性就近务工540多人次,劳务收入达到3800万元。
脱贫攻坚 脱贫户42户,已全部脱贫。
位奇村
现有8个村民小组,554户1743人,劳动力881人。常住户252户756人,其中,脱贫贫困户44户101人,现已全部脱贫,2022年因地震纳入4户12人监测户;农村低保户41户83人;特困供养人员6户8人;易地扶贫搬迁户33户。2019年被评为市级精神文明村。2022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基础设施 根据位奇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021-2035),继续投资150万元,打造“生态位奇、文化传承”文化主题公园提升,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利用墙体、长廊等载体因地制宜植入位奇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元素,展现历史文脉,传承弘扬地域文化精华,同时在公园内补充种植乔木、灌木、花卉等各类苗木,与村运动文化广场、综合文化中心配套设计公园内景观灯。投资20万元对四、五社路口空闲场地进行了改造提升,打造升级为休闲文化娱乐一体的文化广场,配备文体休息设施和体育锻炼设施,打造绿化景观带,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土地流转 位于位奇村产业园区内扶贫后续产业大棚330座由炼福建客商流转经营进行了两茬作物种植,增加了生产效益,位奇村部分在家劳动力在大棚就近务工,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增加了农户收入。村上2700亩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土地全部由甘肃新谷丰源农业发展公司承包种植食葵,壮大了村集体收入。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果蔬产业,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计划投资620万元,对冰草滩1000亩闲置土地进行开发整理,同时修建塘坝,铺设灌溉管网,打造千亩果蔬产业种植基地。
人居环境 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村内危旧房、残垣断壁为重点,积极拆除因地震受损严重的农户房屋,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实施乡村绿化靓化工程,投资350万元,对位奇村西山植被和南口荒山进行修复、绿化50亩,位新路沿线两侧栽植花灌木及防风林带1公里,配备相关灌溉设施,全方位改善村级人居环境。
精准扶贫 脱贫贫困户45户106人,已全部脱贫。
新开村
新开村位于位奇镇西南7公里处,全村有17个村民小组,841户2570人,其中常住人口473人。耕地面积14400亩,其中保灌面积4800亩,属霍城河灌区,主要种植大麦、小麦等传统的农作物;草原面积22万亩,建有养殖小区(场)3个,羊只饲养量3万只,种植业、畜牧业、劳务输出、乡村旅游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有党员78人(女11人)。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5元。
基础设施 优化十一社通村道路1.8公里,改造人饮管道22公里。ﻪ打造集农业生产加工、观光休闲、研学教育、养生度假、商务活动等多功能集于一体的新开村“四喜农庄”农文旅融合示范点,成为位奇农文旅融合的新亮点和新的网红打卡地。
农田水利 强化水利设施建设。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平整耕地4051.5亩。修建节水管道31.8公里、引水渠45米,为剩余未整治的1800多亩耕地配套U型渠道13公里。
人居环境 对新开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加强管理,建立每周一、三、五定期清扫制度,打扫湿地周边环境卫生,并架设护栏。
脱贫攻坚 脱贫户34户86人,2019年全部脱贫。
永兴村
永兴村位于山丹县东部,距县城13公里,距镇政府6公里,共有6个社,385户1282人,常住人口126人,党员52人,其中女党员9人,中专以上学历党员22人,2023年人均纯收入18736元。
基础设施建设 改造村破损渠道10公里,提高农田灌溉率。
特色产业 争取三社无籽西瓜水肥一体化配套蓄水池一座,申请资金200万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提高蓄水、保土效益,为产业发展、农业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人居环境 遵循安全、节能、实用原则,架设村内主干道路灯15盏,实现村内居民道路照明需求,使村民出行更加安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能力也得到全面提高。ﻪ开展环境卫生常态化整治工作,绿化村内环境,打造美丽村庄。
精准扶贫 脱贫21户87人,2017年年底全部脱贫。
张湾村
张湾村地处位奇镇以东6公里,陈位公路贯穿全境,东临陈户镇王城村,南靠陈户镇山湾村,村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辖区内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522户1649人,耕地面积17925亩。村党支部有党员65人(女8人)。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650元。
土地流转 全年流转土地17500亩,其中种植枸杞3500亩,马铃薯、制种小麦、苜蓿、燕麦草共计14000亩。
环境卫生整治 定期组织5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清理村内卫生;配备垃圾收集箱4个、垃圾桶80个,提升居民生产生活垃圾收集转用能力;“拆房插绿”村内44户长年无人居住陈旧房,提升村庄品味,建设宜居、宜游村庄。
脱贫攻坚 脱贫贫困户42户156人,2019年全部脱贫。
朱湾村
位奇镇朱湾村位于山丹县城南21公里处,距镇政府5公里,东邻暖泉村,南邻李桥乡,西邻侯山村,北邻柳荫村。朱湾村设党支部1个,支委5人,现有党员51人(女性7人),村内设置村民小组5个,共计256户761人,其中脱贫户23户7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4户12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2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74亩,人均耕地5.51亩,实际耕种3074亩,无闲置及撂荒土地,2023年流转耕地2370亩。村内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5860元。
土地流转 积极引进种植大户的专业合作社,进行连片集中流转,主要种植以优质大小麦、马铃薯、制种蔬菜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800亩,亩均收益690元,增加农户收入。
空间布局 我村居民点沿着省道S590呈带状分布,是通往焉支山景区,山丹马场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第一、三产业可形成有机配合发展。
基础设施 全村3074亩耕地全部由李桥水库、2眼高家泉和机井配合灌溉,灌溉用水充足。2019年朱湾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全村2400亩耕地进行整治。同时配套建成25公里“U”型渠,灌溉条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将15条田间道路进行同步改造,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基本农田。
国家各网站
甘肃省网站
张掖市网站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