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群众有话说】“爱让我们‘重获新生’”
张掖市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及家长陪孩子们做手工。(受访者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张掖市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却被融融暖意包围。
这里有一群“慢天使”,他们或是发育迟缓、有语言障碍,或是运动无力、姿势异常。在康复师的耐心引导下,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进行平衡训练,一丝不苟地练习发音,小小的身体满是对康复的渴望。
6岁的彤彤就在其中。6年前,彤彤出生在山丹县一个普通家庭。他的出生让这个家充满了温暖幸福。但没过几个月,彤彤的父母发现孩子生长发育迟缓,不像其他同龄小孩那样抬头、翻身、爬行……父母带彤彤前往医院检查,未曾想确诊了脑瘫,“这个消息就好像晴天霹雳,直接劈在心上。”
后来,一家人陪着彤彤踏上漫长的康复之路。经人推荐,彤彤妈妈带孩子在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本以为费用会很高,但因为政策扶持,在这里做康复训练不需要交任何费用,减轻了家庭负担。”彤彤妈妈告诉记者。
对于彤彤来说,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需要长达几个月的训练才能勉强做到。对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彤彤从未放弃。
小小的身体藏着巨大的能量,这离不开爱的呵护。
多年来,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庄月英一直指导彤彤进行康复训练,她是严师,更是亲人。“经过5年多的训练,孩子在语言、肢体、认知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现在彤彤已经在我们这里‘毕业’,去上幼儿园了。”庄月英说。
照顾残疾孩童的空隙,庄月英介绍了中心的情况。中心成立于2014年10月,是我省河西地区首家针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特殊教育、托养照料为一体的综合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得益于省、市、县残联的帮助,日间照料中心三易其“家”,如今搬进了更加宽敞明亮的新楼,还建成了标准化的康复训练室、感统室、视力治疗室、图书室、餐厅等。
“10年来,先后有700余名患有脑瘫、孤独症、智力障碍等各类特需儿童在这里接受过治疗,康复有效率达85%。”庄月英扳着指头数——
5岁的阳阳通过综合运用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多种方法,能独立完成爬行、站立和行走;
7岁的小苹果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通过开展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能够主动与其他孩子交流,参与集体活动;
4岁的华仔,因早产导致运动发育迟缓,通过感统训练、精细运动训练等,现在能轻松地跑跳玩耍,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提升;
……
在各类政策支持下,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为残疾儿童构筑起一个温暖“港湾”,也为他们的康复插上了翅膀,正如彤彤妈妈所说,“来自社会各界的爱让我们的孩子‘重获新生’。”
据了解,近年来,省残联着力加强康复机构规范建设,建成以3个国家西北区域中心为主体的省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13个市级、37个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250余家认定各类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有效提升了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同时,有力贯彻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取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条件限制,畅通跨区域康复救助,基本实现0至6岁残疾儿童应救尽救,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对7至17岁残疾儿童纳入救助范围,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负担。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省残联进一步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2024年7项工作进入全国残联系统第一方阵,12项重点工作在全国残联相关会议上介绍经验。
“去年,全省残联强化康复服务,推动将肢体(脑瘫)残疾、智力残疾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纳入长期门诊支付政策范围。下一步,我们将构建完善的残疾人照护服务体系,继续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促进康复机构规范建设,有效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省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文中小朋友均为化名。)
国家各网站
甘肃省网站
张掖市网站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