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马营河灌区多举措聚力打造节水灌区
张掖市聚力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以来,山丹县马营河灌区按照“四水四定”原则,通过标准化管理、信息化赋能、现代化改造“三驾马车”齐驱,全力构建示范引领、智慧高效、节水增效的现代化灌区体系,为干旱地区农业节水树立新标杆。
坚持标准化管理,绘就示范型灌区新画卷。将灌区内759眼机井全量接入智能管理平台,实现地下水开采动态监测与精准调控,同步推进种植结构优化工程,引导农户改种孜然、茴香等低耗水作物,严格管控洋葱、玉米等高耗水品种,配套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替代传统漫灌模式,农业节水效率提升显著。深化节水意识,全域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在各行政村张贴节水标语和海报120余幅,制作宣传专栏36处,组织5轮节水培训覆盖干部职工及用水主体,形成“技术管控+结构转型+理念革新”三位一体的水资源治理新格局,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启智慧型灌区新篇章。建成集水资源检测、水利工程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水环境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投资611万元,建设马营河流域数字孪生平台1套、自动化测水设施7套,无人机巡查系统1套、水工监控系统14套、预警监控系统14套、防洪监控系统12套、人饮工程监控系统3套、故障预警系统32套、土壤墒情站1处、多光谱无人机1套、自动闸控系统2套。该平台通过物联网实时采集传输水文、工程、环境等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旱情预警、洪水模拟、闸坝联调等智能决策,显著提升了水资源调度精准度、工程运维效率和防灾减灾能力,标志着区域水利管理正式迈入“智慧治水”新阶段。
加快现代化改造,铸就节水型灌区新典范。立足全县水资源现状,以“深度节水、极限节水、末端节水”为导向,统筹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升级。根据2024-2030年规划,将投入12.68亿元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1万亩,同步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39万亩,全面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粮食产能。在科学配水方面,联合乡镇、村社和水务等部门精准统筹农业用水分配,强化新建项目水资源平衡分析,推动工程节水技术与农艺节水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灌溉效率最大化。同时,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低耗水、高效益作物及抗旱品种,逐步替代高耗水作物,并依据区域特点定制高效节水灌溉方案,科学调控灌水时间、频次及定额,显著降低轮灌损耗,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李紫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