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黎情缘、民俗盛宴、直播出圈——山丹千年文脉在创新传承中绽放时代光彩
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蜂腰地带,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古城,正以多元文化实践勾勒出动人的发展图景。从红色记忆的深度挖掘到非遗活化的创新实践,从节庆经济蓬勃兴起到数字传播破圈突围,山丹始终以文化为魂、创新为翼,在 高质量发展 征程中,绘就历史底蕴与现代元素相互交融的壮美画卷。
艾黎情缘:跨越山海的红色回响
“我一生中最满意的一段时期,无疑是在甘肃山丹同农村青年在一起的那些日子。”中国十大国际友人之一的路易・艾黎在其晚年回忆录中深情地写道。如今,这段延续国际友谊的红色记忆,在新时代依旧焕发着持久活力。
为更好地弘扬“艾黎精神”,山丹县成功举办“路易·艾黎中国情”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由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记者、专家学者和网络名人组成的采访团,先后走访艾黎纪念馆、培黎职业学院等地,深入挖掘“艾黎精神”的当代实践,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教育理念创新,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从四坝文化遗址的保护传承,到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山丹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艾黎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我们通过深耕内容创新,构建多维传播矩阵,强化平台联动,形成跨地域传播合力,循着路易・艾黎扎根山丹的历史足迹,以全媒体视角全景展现国际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甘肃网副总编辑亢兆宁说,本次活动创新运用AI短视频、直播、H5、图解等新媒体形式,以技术赋能内容传播,让艾黎精神通过多媒体平台以更鲜活的方式触达年轻群体,实现影响力的全国辐射。数据显示,新华网、中国甘肃网等30余家主流媒体累计发布相关报道1042篇,形成全方位传播矩阵。其中,活动期间制作的《世界最大军马场在山丹》单条短视频播放突破百万,微博话题#您好路易艾黎#全网阅读量达2509.5万次,充分展现了山丹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成果。
民俗盛宴:浸润烟火的时代传承
盛夏的焉支山草木葱茏,处处跃动着独特的文化脉搏。一年一度的“六月六”焉支山民俗文化旅游节精彩纷呈,大型历史舞蹈剧《霍去病犒赏三军》以恢弘场面再现丝路传奇;剪纸、麦秆画、刺绣等非遗技艺在展区大放异彩;山丹馍馍、马场酸奶等特色美食传递着“舌尖上的乡愁”,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山丹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这场盛会不仅是展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更是激活文旅消费、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维价值。”山丹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孙涛的话语,道出了节庆活动的深层意义。
焉支山脚下的盛况不仅是节庆的欢腾,更是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山丹县锚定“丝路马都·古韵山丹”城市品牌定位,创新打造“季节特色+文化IP”融合模式,着力构建“全年有节庆、季季有亮点、月月有活动”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全面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直播出圈:沸腾云端的千年之约
“山丹太燃了!”“这直播能当纪录片看!”——7月5日,在中国国家地理《乡见中国:河西走廊・遇见山丹》文旅实景直播中,弹幕留言持续刷屏,引发全民文化共鸣。
这场精心打造的视听盛宴,以“长城对话”“万马奔腾”“艾黎情缘”“非遗美食”等主题为核心,创下200万人次观看的传播记录。从泽索谷“锁控金川”摩崖石刻的历史回响,到汉明长城遗址的“双线对话”;从世界最大山丹马场的万马奔腾奇观,到非遗美食炒拨拉的市井烟火气,4小时全景直播不仅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更通过专家学者深度解读与观众互动,将地处河西走廊“蜂腰地带”的山丹,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与浓郁的文化魅力清晰跃然屏上。正如网友感叹:“这不是直播,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山丹不大,但处处是故事;长城是露天博物馆,山丹马场奔腾着千年血脉,艾黎纪念馆里藏着中外情缘,炒拨拉诉说着人间烟火。”中国国家地理主持人才华烨的深情告白,将山丹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壮丽的自然景观娓娓道来。
正如主持人才华烨所言,山丹县城的每个角落都跃动着动人故事。而今,最具烟火气的舌尖非遗“炒拨拉”即将再次升腾——山丹县第三届炒拨拉节预计于8月2日盛大开幕!这不仅是一场唤醒味蕾的民俗盛宴,更是一次深度沉浸的文化之旅。让我们以美食为媒,在炒拨拉的滋滋声响中,共同书写山丹文旅的新篇章。(王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