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直通车”服务名片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自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运行以来,山丹县人社局始终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将“直通车”建设作为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推进人社领域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抓手。聚焦企业发展堵点、群众生活痛点、服务体系难点,以机制创新破题、以服务升级赋能、以数字化转型提质,构建起便捷高效、精准暖心的人社服务新生态,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民生动能。
以制度创新重构服务体系,筑牢民生保障“制度基石”。全面推行“五个一”工作法(健全一套管理制度、配强一班工作人员、建立一个包抓清单、推行一体联动服务、整合一批服务事项),制定管理制度5项,完善政策咨询、“打包一件事”“急难愁盼”工作台账3个,为服务规范化提供坚实支撑。广泛开展“五多五不让”服务创建活动,以“多主动、多耐心、多细致、多担当、多奉献”的服务标准,践行“不让群众多跑一趟、不让政策多转一道弯、不让事项多等一天、不让矛盾多积一分、不让服务多留死角”的承诺。通过窗口受理、网上服务、下沉走访等多种渠道,把“直通车”从线下移到线上,从大厅开进企业,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贯通、闭环高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大力推行网上办、上门办、简化办、代理办等特色服务,推进“直通车”联民心、通民意、纾民困、解民忧。至目前,受理解决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事项26件,提供咨询解答3873件,承办“打包办”业务949件,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爱心服务3200余件。
以服务升级践行民生承诺,打造便民利民“温暖港湾”。围绕“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在社保大厅设立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窗口,配备2名工作人员,安排带班和值班领导,集中受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办理“打包办”业务、提供咨询引导服务,让企业和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延伸“直通车”服务触角,建成城乡一体社银合作网点8处,将54项高频业务纳入“15分钟社保便民服务站”,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的覆盖。至目前,社银合作网点累计办理社保卡业务4500余人次,受理群众咨询960人次,办理待遇认证5000人次,转办“急难愁盼”事项2件。社银合作网点已经成为我县构建“城区10分钟、乡村5公里”人社便民服务圈、打造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特色品牌的重要支撑及前沿阵地,真正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事、好办事、快办事,用“暖心服务”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米”。
以精准施策释放政策红利,激活高质量发展“民生引擎”。立足人社政策服务民生、赋能发展的核心定位,将“直通车”作为政策落地的“加速器”、企业发展的“护航者”、群众增收的“助推器”。定向推送稳岗返还、技能培训、创业补贴等政策1200余次。在援企纾困方面,落实“降、缓、稳、补、扩”组合政策,累计发放援企纾困资金3648万元,惠及企业735家,稳定就业岗位1500余个;在权益保障方面,深化“法院+工会+人社+N”联动机制,高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65起,为550名劳动者追偿经济权益1870万元,协调查处欠薪投诉案件630起,为6794名农民工清欠工资7606.5万元;在就业创业方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3万人,推荐就业岗位64349个,帮助5231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在今后的工作中,山丹县人社局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便民利民、暖心高效的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品牌,为推动全县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