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部门动态

【奋进新山丹 我们的“十四五”】山丹:产业裂变 农业“蝶变”——“十四五”山丹县农业产业发展综述

发表日期:2025-11-17 11:13 作者:山丹融媒记者 杨海翔
来源:甘肃山丹

“十四五”期间,山丹县以工业化思维擘画农业蓝图,围绕“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书写了从“传统耕种”到“全链发展”、从“种得好”到“卖得远”的精彩篇章。这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2024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22.84亿元,较2020年增长51.3%;这更是一曲动人的富民乐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29元,增长36.8%。数字背后,是山丹农业在“十四五”期间的破茧成蝶。

产业链条“裂变”升级,五大产业撑起现代农业新格局

站在陈户镇寺沟村的高原夏菜基地远眺,连片的西蓝花在秋日阳光下泛着翠绿的光泽。这些蔬菜经过冷链物流,48小时内就能出现在粤港澳市民的餐桌上。如今,山丹县已建成1个万亩基地、5个千亩基地和20个百亩基地的规模化供港澳蔬菜种植体系,让优质农产品跨越千里,丰富着远方消费者的餐桌。

这仅仅是山丹农业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山丹县坚持“接二连三、农头食尾”发展方向,推动特色产业实现从“分散”到“集聚”、从“原料”到“产品”的深刻变革。肉羊产业重点打造现代融合发展产业园,清泉镇西街村、东乐镇城西村等养殖园区规模持续扩大,配套建设屠宰精深加工、活畜交易市场,着力打造全供应链。孕马产业扶持天马科技、龙腾科技等龙头企业选优品种,打造孕马养殖产业园,推进孕马养殖、马血清加工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全县孕马养殖达到2万匹以上。饲草产业支持天泽农牧、合方农牧等龙头企业建设优质饲草标准化、商品化基地30万亩以上。马铃薯产业持续推进国家级区域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建设河西地区最大的马铃薯原料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年加工马铃薯达到10万吨,年产值12.5亿元。五大产业的协同发展,共同构筑起山丹现代农业的坚实支柱,不仅推动了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更实现了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经营主体“雁阵”齐飞,合作社引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数量可观,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经营主体体系。这些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和品牌销售,有效提升了农户收益。

山丹县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全县共注册1053家合作社,已创建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社67家、市级示范社145家、县级示范社274家。更令人欣喜的是,全县较规范以上合作社达到92.6%,“五有”合作社达到771家,占比72.5%,联结小农户占比43%。累计注册家庭农场1858家,创建各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82家。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品牌营销,成为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

品牌战略“多点”开花,“山丹味道”香飘四方市场

在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上,山丹特色农产品备受青睐。“焉支雪”东乐面粉、“康源”清真牛羊肉、“丹马”菜籽油、“丹焉小院”菜籽油、“雪恋花”蜂蜜、“耀汉子”黑小米、“裕民”枸杞等多个品牌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县“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累计达到12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47个,绿色认证年检率达到100%。

富硒产业开辟品牌建设新赛道。山丹县编制完成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成功将清泉镇2159亩天然富硒地块认定为甘肃省天然富硒土地。依托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全县加快推进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富硒农产品品牌。通过建立健全富硒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溯源体系,富硒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带动种植农户增收效果明显。

三产融合“跨界”赋能,田园综合体激活乡村新业态

山丹县以清泉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村庄为重点,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式精品农庄、精品民宿建设。双桥村利用花卉观赏玻璃栈道,开发摄影、休闲垂钓、花卉产品加工、农耕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有效提升了旅游收益,建成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民宿农家乐10家,建设羊肉街、烧烤街、特色美食街,开设山丹特色农产品网红直播间,提高在线营销能力。

产业融合模式持续创新,按照“企业、合作社、农场+基地+农户”的多种主体参与融合发展模式,山丹县进一步加大对祥永麦芽、天泽农牧等6家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望湖湾”建设力度,引资完成观赏牡丹栽植,观湖景台、休闲凉亭、生态停车场等建设。通过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利益共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藏粮于技“筑基”固本,粮食安全与结构调整同频共振

山丹县坚持“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全面落实马铃薯、油料、优质牧草、中药材、食用菌、肉羊肉牛“六大区域特色产业”强链增效行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全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3.33万亩(小麦17.18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22.33万吨,粮食生产任务超额完成。经济作物面积18.27万亩,增加1.67万亩,增长10.1%,大宗农产品收购价格普遍上涨,农业收入持续提高。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山丹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收。通过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夯实产业链前端,提高种养规模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饲草稳定面积、提质增效,马铃薯扩大面积,肉羊、孕马扩群扩量。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山丹农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五年来,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显著增长,农村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薯、草、菜、羊、马”五大特色产业完成全链条布局,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日益完善,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三产融合深度推进,科技支撑更加牢固,山丹农业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到现代经营的深刻变革。展望未来,山丹县将继续坚持“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发展方向,围绕五大富民产业,以建设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全力推进全产业链升级。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经营,从单一生产到全链发展,这片希望的田野正在河西走廊上续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