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山丹要闻

甘肃山丹:“军马摇篮”绿色“蝶变记”

发表日期:2024-09-30 09:18 作者:逯文婕 安娜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张掖9月29日消息(记者逯文婕 实习记者安娜)南靠祁连山,北依焉支山,两山之间百万亩肥美的草原,便是山丹军马场。这里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自西汉起便是养马屯兵的战略要地,因培育出“山丹马”而闻名于世。 

近日,“祁连山下是我家”河西走廊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采访团走进山丹军马场,探究当地如何厚植生态底色,在生态保护与马场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山丹马”复原像(央广网记者 逯文婕 摄)

走进山丹马场场史馆,记者们了解到几代牧马人爬冰卧雪,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忠诚担当、开拓进取”的“牧马人”精神,培育出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军马新品种“山丹马”。上世纪70年代军马繁育鼎盛时期,马匹存栏数超过2万匹,为全军提供超过1/3数量的军马,为国家建设和新马种的繁育作出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山丹马场位于祁连山生态保护的核心地段,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马场生态环境对于祁连山生态保护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因此,山丹马场调整养殖结构,适度增加了采食量较少的驴的数量,减少了马、牛、羊的养殖数量,严格落实18.53亩一个羊单位的科学承载量。 

“我们把生态保护作为首要职责。”山丹马场一场四队马产业基地队长刘国年介绍,山丹马场探索出“6个月草场放牧、6个月半舍饲养殖”轮换的养殖模式,并将草原与茬地有机结合,不仅减少了越冬饲草储备量、也减轻了天然草原载畜压力。 

奔跑的马群(央广网记者 逯文婕 摄)

水草丰茂,群山连绵……山丹马场的底色在于生态、功能在于生态、价值在于生态、魅力在于生态。近5年来,山丹军马场大力实施禁牧减畜和草畜平衡,完成草原围栏面积117万亩、退化草原改良64.62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20万亩,草原病虫鼠害防治67.65万亩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34项,草原生态修复取得成果显著,草原综合植被综合盖度从80.34%提高到85.36%,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此外,山丹马场全力做好“生态+”文章,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规模种植业、特色养殖业、高原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责主业的“四大产业”。特别是在规模种植业方面,建成喷灌、滴灌节水农田4.1万亩;改变单一的油菜籽、啤酒大麦、青稞等“老三样”种植模式,青割燕麦草、脱毒马铃薯种薯、高原夏菜、中药材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新的亮点;大力推广应用免耕播种、无人机灭草、拖拉机北斗导航定位等农艺技术,提高种植业产量和收益,不断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