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乡镇动态

东乐镇“微改造”绣出和美乡村新画卷

发表日期:2023-05-24 16:57 作者:高伟
来源:甘肃山丹

漫步在东乐镇,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别致新颖的景观小品,青砖黛瓦的围墙,绿树掩映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抬头赏景、低头见绿的“小美”提升了乡村 “大颜值”。近年来,东乐镇依托东乐古城和本土文化,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低成本、微改造、精治理”,对入村道路、农户门前及墙面进行“微整形”,不但提升了村民幸福感和乡村“精气神”,也成就了村貌“高颜值”。

走进城东村“东乐记忆”,让人仿佛置身于民国时期的一户地主家庭,从乡绅的客房、卧室、厨房、长工住房、牲畜、生产工具等应有尽有,每一幅浮雕都展现一个独特的场景,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铺陈开一幅农家耕读的民俗画卷。

“我们建设东乐记忆的初衷,就是希望让下一辈人知道,过去他们的父辈人是怎样生活、怎样生产的,以便留住我们的农耕文化跟习俗。”该村党组织书记叶宗国告诉记者。进入二十一世纪,物资的丰富,科技的革新,使得许多传统习俗渐渐简化,许多旧物件埋入土里无人问津。但,消逝不代表遗忘。他们将记忆中珍贵的画面再现民俗文化墙,以此表明决心:“尽管时代不断进步,但我们的根没变。”

据了解,近年来,东乐镇在改造中注重因地制宜、植绿造景、修旧如旧、变“绣”为秀、变“废”为宝,利用当地石料、木头等建成特色景观墙;利用农户家里的菜缸、土罐、石磨、石槽等老旧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让它们变成充满乡土味、乡愁味的路边装饰品;利用村里较为平整的地块或闲置的空地建起小广场或小景观,让其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互动交流、民间调解的乡村“会客厅”……

为了保留村庄原有肌理,东乐镇在对各村庄进行改造的同时结合本村特色,积极发动村民主动参与,合理利用村居原有建筑物进行创新提级,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设计出一道道有创意、有特色、有亮点的风景线,扮靓村道。

“作为城东村的老党员,算是见证了这里的变化,特别是通过这次改造,出行方便了,环境变美了,日子越过越好了,我觉得特别幸福。特别感激党和政府为我们老百姓所做的一切。”坐在小广场的凳子上,看着村子一天比一天美,城东村老党员赵志敏深有感触。

“我们始终抓住‘生态’和‘宜居’两个关键点,优化村庄布局。聚焦微改造,从小项目、小细节入手,以本土文化和微观感受为出发点,依山就势,植绿造景。”东乐镇西屯村党组织书记张翔说,“今年,我们村依托示范村庄建设在312国道西屯段南侧栽植、松树、金叶榆、长枝榆、丁香、连翘等各类绿化苗木2800余株,相信来年我们村会更漂亮。”

“用最低成本,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实施精细化治理,传承好农耕文化、乡土文化,保护好老物件,着力打造具有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的高颜值美丽乡村。”这已成为全镇上下扮靓乡村的共识。

村子美还要精神足。为着力精治理,助推基层更精治更善治,东乐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在建设美好乡村的同时,结合实际,创优特色品牌,创新体制机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贯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举办春节社火表演、“二月二”民俗文化节、庆“三八”系列活动、“重阳节”敬老主题活动等,在潜移默化中用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占领群众休闲娱乐的“主阵地”,逐步形成家风良好传承、民风淳朴友善、乡风文明向上的时代新气象。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体现在对乡村基础设施的‘微改造’上,更体现在村民养成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爱护公共设施等文明习惯。”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何建鸿说道。

如今,来到这些地方,你会发现,每个村庄大环境养心养眼,每家每户小环境干净洁美。

依托东乐古城、优秀传统文化等特有条件,以“低成本、微改造、精治理”为抓手,东乐镇从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和提升群众微观感受入手,下好“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善用小变化、小改造、小更新,不仅让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同时也盘活了乡村“沉睡”的自然资源,激发了东乐旅游发展新活力。

一个个村风文明、产业兴旺、美丽和谐的新村庄已成为该镇乡村建设典范,推动全镇打造一批具有乡土味的“高颜值”美丽乡村,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高伟)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