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 6207250037/2018-75857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目录 | 政务中心 |
生成日期 | 2017-10-13 17:46:04 | 是否有效 | 是 |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9日在山丹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陆思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增长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五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是“十一五”末的1.7倍;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达到27717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大口径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5.66%、33.75%,是“十一五”末的3.13倍和4.28倍;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4.51%,累计完成66.29亿元,是“十一五”的2.7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5.56亿元和57.1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2倍和7.9倍。
过去五年,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五年。累计建设各类项目588项,建成514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9%,累计完成149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全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和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县域旅游产业示范县、牛羊产业大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等一批重大政策性项目相继实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最强劲的动力。
过去五年,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的五年。三次产业比重由23:39:38调整20:32:48。现代农业不断壮大,建成寒旱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瞭高山高效畜牧业示范园和9个农民创业园等一批农业产业化综合示范园区。“山丹羊肉”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态工业稳健发展,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东乐北滩光伏发电、长山子煤矿、开拓矿业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有序推进或建成投产。第三产业活力彰显,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快发展,三产增加值达到21.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1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最具活力的要素。
过去五年,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变化显著的五年。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1.25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由8.2平方公里扩大到10.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1.9%,比“十一五”末提高6.58个百分点。累计投资3.3亿元,建成通村道路740公里,道路里程数是“十一五”的2.1倍。投资7.46亿元,建成东湾湖等4座水库,完成李桥水库、祁家店水库等5项除险加固工程,衬砌渠道496公里。投资1.56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1.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1.6亿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完成农网升级改造246.4公里,供电可靠性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投资2.2亿元,建成新农村“四化”示范村17个、“千村美丽”示范村4个,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1个。
过去五年,是民生投入力度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7%和14.3%,较“十一五”末分别增加9350元和527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5%,是“十一五”末的2.79倍。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资金累计达到47.66亿元,是“十一五”的3.24倍。育才中学、三立小学、县医院、妇幼保健院、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建成投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条件持续改善。实现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养老保险和医保全覆盖,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扎实推进“联村联户”“1236”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96万元,减少贫困人口50650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74%。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形势,我们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奋力而为,埋头苦干,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5.4亿元,增长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亿元,增长15.5%;大口径财政收入7.01亿元,增长2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2亿元,增长24.04%;财政支出21亿元,增长27.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亿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56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83元,增长13%。
1.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60项,其中上千万元106项,完成投资35.6亿元。论证储备500万元以上项目216项,其中上亿元13项、上千万元152项。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0项,签约资金194亿元,落实到位资金74亿元,增长23%。张掖国际物流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城市新区、旅游景区建设和扶贫开发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2.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大力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和9个农民创业园建设,建成马铃薯原种繁育钢架网棚、杂果林大棚、双孢菇太阳能菇棚等设施农业6400亩,高原夏菜、中药材、油用牡丹等特色产业面积达到7万亩,马铃薯、油料、啤酒大麦等主导产业面积稳定在3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0.2万吨。加快现代畜牧业肉羊产业示范县建设,新建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畜禽养殖总量达到284万头只。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推进。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累计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12个,流转土地26.8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5.85%。输转劳动力6.3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34亿元。投资6500万元,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9.33%。大口子河、东沟等水库调蓄工程建成投运,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完成年度任务。
3.精准扶贫扎实推进。制定出台“1+17”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整合各类资金1.8亿元,加快改善13个重点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敷设人饮管网37公里,衬砌渠道52公里,硬化道路79.1公里,改造危旧房95户,架设路灯760盏,建设乡村舞台13个。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探索建立了“6+1”能人带动脱贫模式,757名能人与2674户、7848名精准扶贫对象结对扶贫,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26亿元,投放小尾寒羊2468只,建成电商扶贫示范村2个,13个重点贫困村扶贫资金互助社实现全覆盖,贫困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58元,增长18%。全县脱贫2533户、7476人,其中13个重点贫困村脱贫608户、1988人,如期完成了精准脱贫任务。
4.工业经济企稳回暖。投资9.7亿元的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原煤矿井、投资4.5亿元的龙辉49.5兆瓦光伏发电和投资6000万元的嘉润超细矿粉等8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海南天聚49.5兆瓦光伏发电、大地伸山地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生产、爱福农业食用菌深加工等项目有序推进。加快循环化改造,认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3户。投资2亿元,加大张掖国际物流园和城北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入驻企业32户。加强政银企合作,政府注入770万元风险担保资金,设立“助保贷”“银政通”等金融服务平台,放大金融支持效应,发放贷款11.3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支持企业挖潜改造、扩能升级,提升经营效益,新增规上企业5户,达到26户。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8亿元、增长7.5%,工业经济在市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回升向好,实现了平稳增长。
5.文化旅游产业日益壮大。编制完成《山丹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甘肃焉支山景区民族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园整体经营规划》等4个规划。投资9900万元,建成焉支山景区电子监控系统、瑶池刚架桥、观光车道拓宽等工程,大佛寺景区滑雪场、滑冰场建成投入运营,活跃了冬季旅游市场。长城—硖口历史文化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成功举办腾讯益行家古长城公益挑战赛、第六届焉支山旅游文化艺术节、第二届农民春晚、首届最美焉支姑娘评选大赛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1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编辑出版了《山丹民俗》《山丹故事》《山丹民歌》等旅游文化系列丛书。省委宣传部牵头制作的电影《黄天厚土》在我县完成拍摄。组织实施文化项目15项,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27%。
6.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文化旅游创意中心、智行广场、三和园投入使用,新建新区道路3.5公里。建成集中供热换热站12座,敷设供热管网10公里,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40%。水体公园建设进展顺利,清泉学校开工建设。改造龙首东路、仓房街、西大街、滨河路东段、焉支巷等道路2.5公里,新建公厕2座。投资7.5亿元,开工建设商品住房41.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2143套、15.8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2200户。编制完成东乐镇镇域总体规划和汪庄等10个村庄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位奇镇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有序推进,带动了美丽村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在城市新区推行政府公开向社会力量购买卫生保洁服务。投资2260万元,架设监控探头817个、交通信号灯9处,施划交通标示线1.3万平方米、停车位524个,更换安装隔离防护栏2260米,建成垃圾中转站4个,购置垃圾收容车、清扫车6辆,配置垃圾斗53个、果皮箱725个,建设临时市场2处,城区交通和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7.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省市承诺的30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率达到84.57%,位居全市第一。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艾黎文化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数字影院主体工程完工,新建乡村舞台20个,成功举办农民运动会、千人徒步健身等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建立科技试验示范点22个,建成全省首家3D知识产权转化平台。实行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分级诊疗和大病保险工作全面推开,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通过评审验收,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省级卫生县城通过复查验收。认真落实计生优惠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力推行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66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6%以内。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住房租赁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参合率均达到99%以上。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强力推进法治信访,对缠访闹访、非法信访人员依法进行严厉打击,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8.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全面完成卫生计生、工商质监、城管综合执法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清理行政审批事项187项,调整合并45项。组织开展“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公布权力事项3022项、责任事项19453项、追责情形27111项、公共服务事项341项。农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用地确权登记工作进展顺利。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交易额达到2.73亿元,政府采购节约资金1519万元。着眼向西开放,设立霍尔果斯口岸商务服务中心。创业创新大厦、市民大厅投入运行。深化政府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成功与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入驻山丹,商业银行新增分支机构4家。与农业发展银行达成贷款意向项目13个,申请贷款9.5亿元,到位资金1.8亿元。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山丹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山丹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奖励办法》,组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淘宝特色中国甘肃山丹馆、马可波罗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28家电商企业入驻创业创新大厦,带动个人开办网店106家、微店300多个,年交易额5800多万元。成立西部创客大学山丹分校,为创业者搭建了服务交流平台。
9.行政效能明显提升。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机关效能风暴行动,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不断提升。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法定程序,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监督,注重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43件、政协委员提案25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下降17.94%。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发布政务信息。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部门监察审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双拥共建、人民武装、史志档案、统计物价、扶残助残、老龄妇幼、气象地震、金融保险、电力通讯等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历经五年艰苦奋斗,发展形势令人鼓舞,发展成就催人奋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精诚团结、奋力拼搏的结果,饱含着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和政法干警、武警官兵、驻丹部队,向支持参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省市驻丹单位、在丹投资创业的企业,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破除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坚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实施能人带动战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些经验和启示,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持,发扬光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三次产业发展还不够协调,转型发展的难度和压力依然较大;水资源短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体系中部分指标的短板性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工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骨干财源培植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文明程度亟待提升;一些部门和干部的工作作风与加快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三五”工作部署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优化期、转型升级的加速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实施,多重利好和发展潜力将充分释放。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河西走廊经济区组团联盟发展,以及市委、市政府围绕“四二”总体部署、实施“六六”发展战略、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的发展思路,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我们既要看到当前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不断增强,又要认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调结构、转方式、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任务异常艰巨的形势,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奋发有为的气魄,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用足用好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努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根据县委《关于制定山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山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县委“1255”总体思路,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能人带动为动力,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保障,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着力打造生态工业山丹、现代农业山丹、文化旅游山丹、和谐平安山丹、全面小康山丹。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达到66.7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累计达到346亿元以上;大口径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分别达到11.3亿元和5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达到2844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达到16437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27.5亿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1:43;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2.97%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底,全县发展水平跨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工作重点是:
一、推动转型升级,在生态工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以生态循环为引领,以园区建设为平台,构建以煤电开发、冶炼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撑的地方工业体系,着力建设“生态工业山丹”。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重点发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现代智能高载能产业,建成2×350兆瓦低热值煤发电厂,形成年产硅铁22万吨、硅锰30万吨、电石30万吨、金属镁6万吨的生产能力。城北工业园区培育形成新型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张掖国际物流园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辐射新疆、青海、内蒙,连接中西亚国家的重要现代国际物流园。2020年,园区入驻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领航区、循环经济先行区。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实现新能源发电总装机360万千瓦。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力争“十三五”末,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12.9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亿元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指标以内。
二、转变发展方式,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山丹”。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和设施农业,持续巩固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和9个农民创业园发展水平。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认证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发力度,全力打造全市食用菌产业核心基地和河西地区商品肉羊生产基地,努力创建全省最大的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示范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三、打响特色品牌,在文化旅游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旅游文化体育深度融合发展,抢抓“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持续打响“焉支风、马场梦、长城魂、艾黎情、佛山缘”五张品牌,着力建设“文化旅游山丹”。加大焉支山、皇家马场、大佛寺、长城—硖口等景区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功能,景区之间贯通二级以上公路,形成以核心景区为中心、精品景区为支撑、功能片区为节点的大景区格局。以艾黎文化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精品演艺、户外休闲、健康养生等新型旅游业态,力争2020年,游客人数达到4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4.4亿元,把我县建成河西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和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
四、高度关注民生,在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着力建设“和谐平安山丹”。加强财源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支撑能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特困群体关爱服务体系,重视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加快依法治县进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群众合法权益。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规范信访秩序,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快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五、统筹城乡发展,在巩固脱贫成果和增加群众收入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发展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建设“全面小康山丹”。统筹社会资源,整合各类资金,落实金融扶贫和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持续改善重点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扶持贫困群众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林果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多元产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以清泉、位奇、陈户、霍城等国列省列示范小城镇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心集镇和中心村。加强城市道路、地下管网、公共交通等市政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创新城市经营管理理念,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努力营造洁净、舒适、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
六、深化改革创新,在扩大开放开发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助力“五型山丹”建设。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巩固扩大简政放权综合改革成果,转变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切实增强财政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保障能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探索完善农村资产质押担保制度,稳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业设施产权抵押贷款工作。加强违法用地整治,探索旧宅基地复耕途径,建立闲置土地退出机制。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能人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创业创新大厦的平台作用,孵化建设15个创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加强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山丹能人返乡创业,形成能人带动全民创业新格局,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6年政府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头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坚持精准脱贫与产业提质增效并举,做强主导产业,做大特色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全面落实《甘肃省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实施意见》。整合资金1亿元,以13个重点贫困村为主,围绕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扶持新建暖棚羊舍320座,投放小尾寒羊726只,硬化道路40公里,改造危旧房260户,培训“两后生”1000人。安全饮水、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强化金融支撑,发放“双业”贴息贷款5000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175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采取整村整社搬迁、就近搬迁、插花安置相结合的方式,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中心镇村集中,搬迁786户、2312人,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实践完善“6+1”能人带动脱贫模式,力争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个百分点以上,全年脱贫973人,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把绿色有机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基本趋向,大力发展规模效益环保型农业,推动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建成高标准农田1.76万亩,推广高效节水农田30万亩;巩固提升主导产业,建成马铃薯、啤酒大麦、油料等产业基地30万亩;鼓励扶持特色产业,建成高原夏菜、中药材、油用牡丹等产业基地10万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食用菌、红提葡萄等产业基地8000亩。建设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新建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10个,新增百只以上肉羊规模养殖户100户,省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达到9个,羊饲养量达到150万只。
健全完善农业经营体系。继续扶持壮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农民创业园,开工建设马铃薯全产业链循环经济示范园和黑土豆深加工生产线。做大做强芋兴粉业、瑞源麦芽、爱福农业、博原生物、康源清真等龙头企业,新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3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以上,依托“互联网+”发展农贸电商20家、农产品经纪人50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加强创新和服务,建立各类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0个,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6%。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秩序,流转土地25万亩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和动物疫病防控,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以上。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全县示范性合作社达到200家、家庭农场达到100家。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全年培训7300人次,输转6.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24亿元。
二、聚力项目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促进投资持续增长,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科学谋划争取项目。紧盯国家、省市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投资导向,突出基础设施、生态和公共服务体系等重点领域建设,论证储备一批带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精准对接,力争更多项目挤进省市“十三五”专项规划盘子,为补短板、增后劲、上水平提供支撑。
突出重点建设项目。重点组织实施白石崖水库、万亩油用牡丹综合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20项农业及生态项目,低热值煤发电、光伏发电、农副产品加工等24项工业项目,清泉学校、新区游泳馆等14项社会事业项目,道路交通、城市集中供热、农网升级改造等49项基础设施项目,全年开工建设项目131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2亿元。
强化管理推进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细化职责分工,从项目引进签约到落地、建设、投产实行“一条龙”服务。建立项目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机制,对重点项目全程跟踪督查,确保新建项目顺利实施、续建项目进展迅速、建成项目运行良好,提高项目建设的监管水平和投资效益。
三、聚力扩量增效,助推工业经济稳健发展
坚持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板,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优化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重点抓好投资42亿元的2×350兆瓦低热值煤发电、投资5000万元的7.5兆瓦山丹压气站余热发电项目;投资6350万元的年产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投资4800万元的年产1.2万吨钢结构加工等建筑建材项目;投资1.2亿元的年产1万吨马铃薯全粉、投资8000万元的年产80吨花青素和2万吨淀粉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力争海南天聚49.5兆瓦光伏发电厂并网发电,绣花庙和长山子2个风电场开工建设。支持腾达西铁、宏定元等企业转型升级,达产达标。全年新增规上企业5户,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编制完成《山丹城北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百万吨现代高载能产业园规划》,严格执行张掖国际物流园总体规划。进一步改善园区基础设施,新建道路45公里,敷设供水管网23公里,加快金融、信息、物流等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园区开发层次和水平,增强园区聚集能力。探索园区建设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更多的优势项目入驻园区,新建投资上千万元项目26项,入驻企业达到120户。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实施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马铃薯全产业链循环经济示范园、永福再生资源公司废旧物资回收等重点循环经济项目,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大力开展环保、节能技术改造,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积极组织清洁生产审核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着力构建稳定、多元、可循环的资源开发格局。
四、聚力品牌打造,推动第三产业提质增速
以发展旅游、文化、商贸、物流为重点,促使三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和强有力的支撑。
提升景区开发水平。加大焉支山—皇家马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力度,焉支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观景佛塔、隋炀帝行宫投入运营,新建隋炀帝行宫广场、动物园等景点。大佛寺景区开工建设佛城商业街、航母游乐城等项目。长城—硖口历史文化景区开工建设边塞物质和军事文化博物馆、汉明长城遗址展示馆等工程。规划建设佛山祁店农耕民俗文化产业园、中河村隋唐文化产业园,鼓励支持兴办农家乐,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办好丝绸之路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腾讯益行家古长城公益挑战赛、焉支山旅游文化节、山丹羊肉美食节等活动,借助腾讯网、微信联盟等新媒体,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扩大山丹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加快艾黎文化产业园建设,新建乡村舞台20个,数字影院建成运营。实施“历史再现”工程,完成明长城新河段、丰城堡段防洪和艾黎与何克陵园保护修缮等项目建设,新建“乡村记忆”特色博物馆和非遗传习所4处。出版发行《山丹影像》《山丹诗画》等系列丛书,精心创编《胡腾舞》《世博古歌》《丝路驼铃》等精品剧目。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快文化数字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抓好山丹工艺美术文化创业园等项目,积极培育引进一批文化项目、文化能人。全县文化企业达到15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加快张掖国际物流园建设步伐,投资7亿元,修建园区中央大道21公里,配套建设供排水管网,规划建设防护林带7000亩。积极引进冷链仓储、冷鲜配送和保税加工等项目入园发展。城区规划新建农贸综合市场3个,发展各种形式的连锁超市、便利店、农家店,整顿规范南关农贸综合市场、福家建材商城等市场经营秩序。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大中型商业网点和特色商业街区,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持续推动娱乐、餐饮等行业健康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增速达到10%以上。
五、聚力建管并重,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增强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实施集中供热二期工程,加大集中供热向老城区覆盖力度,力争年底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0%以上。开工建设新区客运站、游泳馆等项目,确保水体公园建成投用。改造民和街、胜利街、背街小巷等道路,抓好山丹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完善城区亮化、绿化、美化设施,进一步强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实施抗旱应急连通工程,建成日处理能力1.7万吨陈位二水厂,切实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打造祁店、高庙、位奇等一批产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旅游服务型特色村镇。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机制。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环境整洁示范村15个,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和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山丹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山丹县市民公共行为规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持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城区、中心集镇、沿路沿线等重点区域脏、乱、差现象。坚持建管并重,教育与处罚并举,实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执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推行城区停车资源有偿使用,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加快视频监控“天眼工程”建设,整合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网络平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大城管”治理格局,促进城市管理上水平、上台阶。
狠抓交通电力通讯建设。大力实施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着力抓好投资7.5亿元的64公里G312线山丹过境段改造、投资4.6亿元的58公里S590山丹至马场二级公路、投资5.4亿元的35公里焉支山一级旅游公路、投资7000万元的8公里大佛寺一级旅游公路和投资1.4亿元的长城驿服务区改造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山丹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投资2143万元,改造升级电网103公里。配合做好兰州至张掖铁路三四线、东六路和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线路建设。加快实施4G网络全覆盖和光纤进村入户工程,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村村通覆盖率达到100%。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继续组织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技术,全面提高城乡清洁能源使用率。加强地质环境恢复、土壤污染治理。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白色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全面落实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深入开展燃煤锅炉、秸秆垃圾焚烧、烟花爆竹燃放和施工工地扬尘等专项治理,提高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六、聚力改革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培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加快推进创业创新。紧抓张掖市被列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的机遇,全面落实初创型小微企业“五免一补”、成长型小微企业“五奖两补”和“双创”示范基地“两补四奖”等优惠政策,降低创业成本,增强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加快创业创新大厦、现代农业创业园、马可波罗电子商务、休闲文化旅游园等“双创”孵化基地建设,力争入驻创业创新企业200户以上,培育电商企业21户,网售额达到8000万元以上。总结推广“创客咖啡”“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模式,用好用活1000万元创业扶持基金,积极培育“创新工厂”“创新集市”等“双创”示范基地。举办“双创”大赛和创业培训班,吸引优秀人才“精英创业”,支持大学生“实训创业”。依托西部创客大学山丹分校,实施“本土培育”工程,突出抓好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鼓励能人扎根本土创办实业,提升创业创新的层次和水平。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争38个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行权”。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养老保险并轨改革任务。做好农村水权水价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创新融资渠道。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服务,用足用活各类信贷产品,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重,确保全年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达到40%以上,增幅达到25%以上。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机构的监管,积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活动,切实维护金融秩序。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力争2户企业在“新三板”和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鼓励发行企业债、私募债,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积极运用PPP模式,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园林绿化、卫生保洁等公共服务领域,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探索政府购买招商服务,拓展招商引资领域,重点围绕张掖国际物流园、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高载能园区、新西兰国际文化旅游度假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实施精准招商,强化地企联合招商、节会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领导干部和部门责任招商,力争到位资金78亿元。
七、聚力共享发展,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
推进公共服务惠民生。启动建设艾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争取建设新区中医院,完成综合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完善城乡健身设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社会服务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福利事业,新建城乡日间照料中心10个,县中心敬老院、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殡仪馆建成投用。筑牢社保体系解民忧。办好省市承诺的民生实事。统筹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发展互联网就业创业模式,促进各类群体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全面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建筑企业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设保障性住房2122套、9.21万平方米,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落实降费、减税、去库存等优惠政策,扩大房地产消费,培育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加强社会治理保民安。启动“七五”普法规划,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构建多元化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推进安全生产防患排查体系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创新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八、聚力法治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责任担当,扎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策等程序,确保决策符合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期盼。把政务公开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贯穿于政务运行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市民大厅规范化建设,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全面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枚印章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问题。坚决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人和事。发挥电子政务平台作用,完善网上便民服务体系,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完善政府目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常态化督查机制,确保重大决策、重点工作、民生实事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健全完善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严格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完善审计制度,实行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加强政府部门依法履职监督,强化行政问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今天我们共同绘就了山丹“十三五”的宏伟蓝图,明天我们将携手奋进共同谱写光辉灿烂的新篇章。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山丹而努力奋斗!
国家各网站
甘肃省网站
张掖市网站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