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6207250037/2018-21022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目录 政务中心
生成日期 2017-10-13 17:46:41 是否有效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0月27日在山丹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山丹县人民政府县长   陆思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的五年,是全县上下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平凡的五年,是县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接力前行,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五年来,我们紧盯全面小康,合力谋求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达到4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7%,累计达到178.6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1%,达到18.3亿元,是2011年的2.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7.06%,达到3.43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57%,达到7.71亿元,均是2011年的3.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010元、11530元,实现翻番目标。万元GDP能耗下降4.5%,各项环保控制指标全面完成。

——五年来,我们主抓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三次产业取得新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增加设施农业面积0.6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总播面积稳定在60万亩,粮食产量突破20万吨。建成养殖场(小区)118个,畜禽出栏166万头只。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农民创业园9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8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24个。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1%。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76%。工业经济趋稳向好。实施工业项目116项,完成投资81亿元。培育企业225户,其中规上企业24户,工业产值达到31.3亿元。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亿元,控制面积达到4135公顷。现代服务业活力凸显。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5.32亿元、71.38亿元,是2011年的2倍、6倍。建成焉支山景区三大建筑等景观设施20处,大佛寺景区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星级宾馆6家、生态旅游村社4个、星级农家乐23家,接待游客85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8亿元。新建商业街区、便民市场16个,新增民营企业3676户、个体工商户6206户。三产增加值达到24.3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2︰25︰53。

——五年来,我们聚焦统筹发展,夯实基础设施,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编制实施了城市新区、县城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投资37.1亿元,实施城建项目202项,建设改造道路34公里,敷设管网67.4公里,开发商住小区42个、246万平方米,智行广场、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水体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48平方公里,户籍城镇化率提高到47.6%。美丽乡村魅力彰显。完成投资15.6亿元,硬化通村道路1100公里,新建及除险加固水库9座,修建渠道1050公里、管道830公里、防洪堤坝60公里,安全饮水入户2.5万户,改造升级农电网370公里,改造危旧房9850户。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建成新农村“四化”示范村18个、“千村美丽”示范村16个。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植树造林8.74万亩,新增城市绿地68.5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9.38%。城区集中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垃圾收处实现全覆盖。城乡集中饮用水质100%达标,空气优良率达到89%。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市级生态村51个,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绿化示范县、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五年来,我们突出脱贫攻坚,办好惠民实事,群众生活实现新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建立“6+1”能人带动脱贫模式。投入扶贫资金7.58亿元,发放扶贫贷款2.56亿元,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如期完成脱贫脱困目标任务。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保障支出累计达到34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40.48%。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发放强农惠农资金2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建成养老机构40个。新建保障性住房5194套。城乡低保、退休职工养老金、乡村教师补贴、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残疾人补助等实现提标扩面。

——五年来,我们坚持需求导向,促进社会事业,服务保障迈上新台阶。科教事业优先发展。建立科技试验示范点132个,全省首家3D知识产权转化平台建成投运,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3%。教育事业累计投入11亿元,开工建设培黎国际职业学院,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22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71%,义务教育均衡县提前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山丹一中建成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跃居全市前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医疗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建改建医疗用房2.35万平方米,增加床位487张,人均住院补偿由2011年的1874元提高到2435元。完成卫生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二孩政策贯彻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以内。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新建艾黎纪念馆等“七馆”和乡村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81处。成功举办首届敦煌文博会山丹分活动、5届焉支山旅游文化节、3届百姓春晚、2届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和300余场文体活动。培育规上文化企业2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19亿元。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全面完成,综治维稳、安全生产、食药监管、应急保障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智慧城市“天眼工程”实现城区全覆盖。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平安山丹”建设成效明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创新,积极简政放权,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政府党组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上取得了新的成效,为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民主法制进程加快。严格落实政府常务会学法、“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及时向县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11件、政协委员提案115件。从严执政落到实处。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调整腾退超标办公用房2689平方米,“三公”经费逐年下降。强化审计监察,资金、项目、人事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改革创新活力倍增。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撤乡建镇工作全面完成。商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颁证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顺利完成。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89项,承接审批事项55项,晒出权力清单2680项。全市首家标准化市民大厅建成运行。建成县级标准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金额5.51亿元。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入驻山丹,农商银行改制成立。建成政府投融资平台4个,实现融资8.3亿元。构建“1+6+N”创新创业格局,培育“双创”示范基地6个,创新创业热潮迅速掀起。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全县人民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山丹贡献了聪明才智,洒下了辛勤汗水,我们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阔步前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全县21万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和政法干警、武警官兵、驻丹部队,向支持参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省市驻丹单位、在丹投资创业的企业,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感受到,做好政府工作,把山丹的事情办好、办长远,始终要做到六个必须坚持: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县委的统一决策部署下,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科学谋划推进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二是必须坚持抓政府自身建设不松懈,增强定力、练好内力、提升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担当责任,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班子队伍;三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创业作为推动发展的有效抓手,用开放的思维、改革的举措、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和问题;四是必须坚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不断加强以民生事业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发展成果惠及百姓、造福人民;五是必须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六是必须坚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集群众智慧,凝聚发展合力,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蓄积不竭动力。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山丹的发展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低,实现转型发展的难度和压力依然较大;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足、接续不够,主导产业培育缓慢、链条短、附加值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农业基础条件薄弱,资源型缺水“瓶颈”尚未突破,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返贫现象仍然存在;惠民生、保稳定的刚性支出增大,财政增收放缓,收支平衡压力大;城乡治理法制化、精细化水平不高,人居环境仍需持续改善;一些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落实不到位,离发展要求和群众期盼仍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新一届政府工作展望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直面挑战,力破难题,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山丹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

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恪守“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二”部署和“六六”战略,深入落实县委“1255”总体工作思路和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以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四型政府”建设为保障,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增长方式,着力建设“五型山丹”,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户籍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发展方向是:

——坚持创新发展,激发改革发展新活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努力形成创新型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持协调发展,开创转型跨越新局面。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突出发展的科学性、整体性、互动性,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区域均衡、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后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基本取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红线和环保底线,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互利共赢。

——坚持开放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把开放作为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充分激活比较优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大引资引智力度,加强区域产业对接,积极挖掘发展潜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把我县建成河西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

——坚持共享发展,实现人民生活新提高。把共享作为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坚持兜底线、保基本、可持续,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脱贫攻坚和社会事业,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工作重点是:

一、突出抓好转型升级,着力建设“生态工业山丹”。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以生态循环为引领,以园区建设为平台,构建以煤电联营、电冶一体、新型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物流为支撑的地方工业体系。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重点发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电冶加工产业,建成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和现代高载能项目,打造“煤-电-冶”一体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全省重要的煤化工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城北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大力支持铁骑水泥、亚盛薯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成河西地区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加快张掖国际物流园建设,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快速集聚,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枢纽。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实现能源发电总装机150万千瓦。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

二、突出抓好结构优化,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山丹”。坚持把绿色有机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主产功能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农民创业园建设,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水平。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提高到53%。巩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做大做强洋芋、肉羊、食用菌、油料、啤酒大麦“两洋(羊)一菌一油一麦”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油用牡丹、枸杞、林果等特色种植业和林下经济,建成全省最大的优质种薯繁育示范县,打造河西地区商品羊生产基地和全市食用菌产业核心基地。积极构建“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名优特”农产品,加快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转化、销售产业链条,促进山丹特色农产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突出抓好产业融合,着力建设“文化旅游山丹”。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整合县域特色精品文化旅游资源,持续打响“焉支风、马场梦、长城魂、艾黎情、佛山缘”五张品牌。深入挖掘和彰显丝路文化、长城古迹、焉支风情、皇家马场、艾黎精神、西路军魂等特色文化内涵,建设改造景区连通公路,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服务功能,构建南线焉支山-山丹马场自然风光休闲区、东线长城沿线-新河驿-硖口古城历史文化体验区、西线大佛寺-祁店佛教文化游览区、县城培黎学院-艾黎纪念馆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区“四区三线”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坚持把主导产业园区与主流文化园区同步规划建设,做大做强焉支山文化创意园,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企业,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举办系列文化体育赛事活动,发展文化创意、精品演艺、户外休闲等新兴业态,推动文化旅游和体育大发展、大繁荣,把我县建成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示范区和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金融、餐饮等服务业,积极培育体育、养老、健康等朝阳产业,促进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四、突出抓好民生改善,着力建设“和谐平安山丹”。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财源建设,做大分好财政“蛋糕”,提升民生保障支撑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成培黎国际职业学院,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发展新高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公平入学。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加大就业创业力度,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群众合法权益。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全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提升应急处置保障能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突出抓好城乡统筹,着力建设“全面小康山丹”。紧盯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目标,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支撑、中心村为节点,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城镇化格局,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加大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施“引黑济丹”“引大济西”外流域调水工程,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补齐基础薄弱短板,为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科学修编《山丹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0)》,围绕打造“三区一中心”,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城东结合通道建设和城北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推进东街村、长城新村片区开发改造,打造产城融合区;城南结合山丹河综合治理与景观提升工程,加快两岸及周边区域开发步伐,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区;老城中心区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配套建设道路、地下管廊、停车场、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商住综合区;新城区加强规划管控力度,重点推进培黎国际职业学院、新西兰商业街、焉支山文化创意园和高铁客运站建设,打造行政文化商贸中心。加强和改进城市综合治理,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创造条件推进撤县建市工作。加快发展集镇和中心村,改造开发“空心村”,采取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社保兜底等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群众与全县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工作目标已很明确,我们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们将奋力承担起艰巨而繁重的任务,群策群力,埋头实干,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坚信,有县委的正确领导,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五年后,一个经济实力更强、城乡环境更靓、群众生活更美、幸福指数更高的全面小康山丹必将呈现在我们面前,山丹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017年政府工作部署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大口径财政收入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下达指标以内。主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继续保持投资稳步快速增长

紧紧咬住项目带动“牛鼻子”,积极谋划、争取、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积极谋划争取项目。深入研究改革发展的新背景、新形势,准确定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坐标,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紧盯生态工业、现代农业、城乡建设、交通能源、公共服务等领域,积极谋划争取一批产业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富有地方特色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储备争取项目120项,总投资达到70亿元以上。认真组织开展PPP项目筛选工作,精心包装储备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地下综合管廊等PPP项目16项,总投资达到58亿元,力争培黎国际职业学院等10个项目入选省级以上PPP项目库。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各类项目76项,计划投资55亿元,其中投资上5000万元的项目22项。投资20.68亿元,实施东乐北滩光伏发电、浦金公司年产1.2万吨钢结构加工等14项工业及能源项目;投资2.35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新增粮食产能等10项农业及生态项目;投资31.2亿元,实施张掖国际物流园“七通一平”、城区集中供热、世博国际商贸广场等44项基础设施及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1.12亿元,实施第二中心敬老院等8项社会事业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服务机制,搭建政银企融资对接平台,建立项目用地、环评、稳评代办制度,狠抓项目落地,确保全部开工建设。

强化项目招商引资。坚持领导精力重点投放、工作力量重点摆布、人力物力重点倾斜,着力打造良好的政务、法治和投资环境。深入开展“能人回乡、创业兴丹”活动,紧紧围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循环工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创新招商模式,主动出击推介,全年引进项目40项以上,落实到位资金92亿元以上。

二、以生态循环为引领,着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以企业创新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为路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扶持发展新兴产业,力促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培育主导产业。依托煤炭、优势矿产品、特色农产品等资源,充分发挥园区作用和聚集效应,重点抓好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丝路盛丰3.6万吨生态有机肥、华欣生物果酒生产线等14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0.68亿元。支持宏定元化工公司等老企业技改升级,鼓励星派伟业等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大中小并举、乔灌草并茂的工业发展格局。全年新增规上企业4户,达到26户,实现工业增加值4.87亿元。

加快园区建设。编制完成城北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和花草滩高载能产业规划。工业园区投资5700万元,建设道路20公里、供排水管网10公里。张掖国际物流园投资4亿元,建设中央大道21公里、防洪工程60公里、供排水管网170公里,建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落实完善支持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仓储物流、农副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等项目入园发展,新增入园企业20户,完成投资10亿元。

发展循环经济。以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为引领,鼓励支持山泥集团、腾达西铁公司、永福再生资源公司等企业引进新设备、应用新技术,加大技能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对工业矿渣、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等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严控“三废”排放。大力发展余热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和示范企业、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业之路。

三、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保障支持和产业培育,补齐发展短板,壮大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完成农村土地、草原、林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民住宅财产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积极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充分释放不动产权金融活力。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经营主体,将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形成长期稳定的收益。

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加大对设施大棚、暖棚养殖、林下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机服务保障水平,发放农机补贴1600万元,新增农机总动力6000千瓦。加大良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新建试验示范基地30个。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生产经营与抵御风险的能力。

壮大主导特色产业。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两洋(羊)一菌一油一麦”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扶持亚盛薯业、爱福农业、博源生物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建成马铃薯种植基地17万亩、食用菌种植基地2000亩,发展枸杞、油用牡丹、优质饲草等特色作物4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小区(场)10个,羊饲养量达到150万只。大力推进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45万亩。

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培训劳动力0.6万人、输转劳动力6.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亿元。依法有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稳定在30万亩。积极培育市场流通主体队伍,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200家以上。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贮存、营销体系,加强农企、农超、农院对接,依靠组团、品牌优势,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鼓励发展“种养加”循环农业,加快推进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四、以文化旅游融合为主线,切实提升第三产业综合实力

树立全域旅游新理念,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医养深度融合,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加强景区景点建设。争取投资6亿元,实施9项旅游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焉支山景区观光缆车、隋炀帝行宫广场和大佛寺景区佛文化商业街、佛城水世界、旅游观光小火车专线景观长廊建设等项目,配套完善景区供水排污、旅游厕所、引导标识等设施,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开发长城-硖口历史文化景区,打造精品旅游板块。积极培育特色乡村旅游,实施祁店丝路驿站、东湾湖水库观光等项目,创建星级农家乐5家以上。

打响文化旅游品牌。完成艾黎纪念馆等“七馆”布展并对外开放,实施长城陈列馆改造升级工程,新建霍城王庄、陈户新河等8个民俗文化展览馆和非物质文化传习所,创编一批精品文化丛书和剧目。精心筹办纪念路易·艾黎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和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腾讯益行家古长城挑战赛等节会赛事,扩大对外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融合推进三产经济。积极开发长城探险、野外露营、农耕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主动融入河西五市旅游联盟,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7亿元。积极推动商贸物流发展,建设综合商贸市场2个,打造中兴商厦、浙宁商厦等大中型商业综合体,大力培植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快发展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型消费业态,构建面向公众的医疗、养生、教育等便民服务体系,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以美丽宜居为目标,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围绕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构建和谐宜居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城区地下管网普查工作,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塑造城市新形象。投资23.52亿元,实施城建项目17项。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重点实施山丹河城区段河道治理与景观提升、恒信农贸市场工程,建设改造民生街、长城新村巷道等城区道路14公里,敷设供排水管网15公里,改造维修老旧楼房619套。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硬化道路3.6公里,敷设地下管网3.6公里,建成培黎国际职业学院规划项目及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客运站、紫玉山庄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实施乡村教师、医务人员和乡镇干部安居工程,落实货币化补助政策,促进房地产消费,化解房地产库存。

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加快实施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管好用好扶贫贷款,启动实施中河、西坡、范营等7个村旅游扶贫试点,安置贫困群众820户、2324人。发展壮大劳务、草畜、食用菌等特色富民产业,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全年减贫1500人。统筹资金6.3亿元,重点对位奇、霍城、东乐、陈户4个小城镇和高庙、双桥、新开等27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硬化道路213公里,改建危旧房600户,建设生活垃圾和污水收处设施,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不断强化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扎实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活动,推进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狠抓交通秩序、流动摊点、噪声扬尘等专项治理,持之以恒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扩大城市环卫保洁社会化服务范围,持续净化美化城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巩固扩大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全力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六、以基础建设为支撑,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主攻点,着力破解交通滞后、水资源匮乏、生态薄弱等制约“瓶颈”,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加强交通电力通讯建设。深入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投资20.34亿元,建成总里程173公里的S590山丹至马场二场二级公路、S315花草滩至焉支山景区旅游公路、G312山丹至大佛寺景区旅游公路、G312马营口至山丹西公路,新建农村公路140公里。开工建设S315景泰至山丹二级公路,全力保障G30山丹长城驿服务区、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强公路日常养护和安全管理,改善交通条件,方便群众出行。大力推进电力通讯网络建设,确保昌吉-古泉±11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山丹段)全面建成,改造升级农电网95公里,实现4G网络全覆盖,不断优化和提升保障能力。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争取农田水利项目,投资4.3亿元,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小型农田水利、江河水系连通、大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干支渠81公里、农渠220公里、管道139公里、防洪堤坝20公里,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增加节水灌溉面积4.1万亩。加快推进白石崖水库建设,实施饮水安全提质增效项目,启动运营抗旱应急连通工程,切实解决城乡安全饮水问题。建立完善水权制度,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项目,完成退耕还林、退牧还草3.5万亩,封滩育林0.5万亩,新建造林绿化基地3个,人工造林1.3万亩。加强水、土壤、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污染源监控,坚决遏制乱排乱放行为。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始终把民生保障作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加强社会治理,增强发展普惠性,提高群众幸福感。

加快民生项目建设。加强财源项目建设,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为保障民生提供强大财力支撑。坚持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建成范营小学、清泉中心小学教学及宿舍楼,新建幼儿园1所,加强校园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加大养老医疗事业投入力度,建成新城区中医院、祥瑞老年服务中心、社会福利院和农村托养中心等项目。改革完善医疗卫生制度,增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加快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完善城乡低保核对机制,加大灾困群众救济救助力度,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积极做好慈善事业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全面落实创新创业“黄金19条”,配套出台支持创新创业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1+6+N”创新创业计划,促进“双创”示范基地成果转化,培育创业主体450户,带动就业1800人。组织开展“焉支星火”创新创业评选等活动,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迸发创业热情,再掀全民创新创业新高潮。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健全完善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引导群众依法逐级反映合理诉求,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完善防灾救灾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保障能力。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以转变职能为核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政府工作坚守的信念。新一届政府将紧紧围绕县委“1255”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从严治党,全面有力落实《党组工作条例》,推进县政府党组和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政府党组内部监督,充分发挥政府党组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党组成员的表率带头作用,自觉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强作风、勇担当。切实把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廉洁高效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确保县委的决策迅速准确地转化为政府的行动,全面提升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和推动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县,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促进政府积极履职尽责。

加强创新政府建设。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抓好事业单位法人结构治理、网上审批和供销社、国有林场改革等工作,有效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行政权力做“减法”,让政府效能做“加法”。加大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资本运作创新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进公务用车改革,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加强效能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要求,严控“三公”经费,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问题。推进政务公开,打造“公信、阳光”政府。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健全岗位履职责任制和考评激励机制,从严整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提高政府执行力,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加强廉洁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守住底线、不触红线。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的作用,加大资金分配、项目审批、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审计力度。强化行政监察和专项督查,坚决整治和查处“搞变通”“打擦边球”等违纪违规行为,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障发展、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推进新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人民交付我们的重托,新一届政府充满信心、勇于担当。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五型山丹”、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名词注释:

“6+1”能人带动脱贫模式:劳务能人+贫困户、经纪能人+贫困户、企业能人+贫困户、融资能人+贫困户、技术能人+贫困户、能人班子+贫困户。

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资金使用。

“1+6+N”创新创业模式:以张掖国际物流园为平台支撑中心,以创新创业大厦孵化基地、马可波罗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爱福农业公司食用菌产业化孵化基地、沃谷创业孵化基地、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孵化基地和山丹县驻霍尔果斯口岸商务联络处6个孵化基地为重点,一个创新创业项目配套N项扶持措施。

七馆:艾黎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保护展览馆、民俗文化陈列馆及陶瓷艺术博物馆。

“1255”总体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不断增强“两大动力”,努力实现“五大突破”,着力打造“五型山丹”。即紧紧围绕实现更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不断增强改革创新驱动和能人带动两大核心动力,在工业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社会服务和保障能力提升、巩固扩大脱贫成果和增加群众收入上努力实现五大突破,着力打造生态工业山丹、现代农业山丹、文化旅游山丹、和谐平安山丹、全面小康山丹。

四型政府:法治政府、创新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

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场地平整。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黄金19条:张掖市出台的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的19条优惠政策,即对初创型小微企业实行“五免一补”(免规费、免房租、免税、免息、免担保费及补贴培训),对成长型小微企业实行“五奖两补”(创新奖励、入规奖励、融资奖励、质量奖励、创汇奖励、改造升级补助和贷款利息补助),对创新创业基地实行“两补四奖”(改造费用补贴、租金补贴、业绩奖励、晋级奖励、融资奖励、服务平台奖励)。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