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乡镇政府信息公开 > 李桥乡 > 乡镇事务公开 > 乡村振兴

山丹县李桥乡: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索引号 6207250035/2024-00017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李桥乡
公开形式 公开目录
生成日期 2023-12-22 15:25:00 是否有效

山丹县李桥乡: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今年以来,山丹县李桥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创新机制运行,厚植发展优势,以新理念破解“三农”难题,有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聚焦风险底线 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高位部署推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对所有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一体化整改,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截至目前,各级各类反馈的44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扎实做好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回头看”,定期跟踪问效,确保反馈的各类问题全面彻底整改。二是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全面推行“甘肃一键报贫”系统,高效运转“831”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2,新纳入监测户3户16人(因旱灾纳入1户3人)积极与帮扶单位对接,逐项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确保监测对象和脱贫人口收入稳定增加,织密织牢防返贫监测网。三是全面准备迎检考核。切实把迎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评估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先后召开党委(扩大)会、工作调度会议和帮扶工作推进会议,对迎检考核工作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见效

聚焦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夯实责任落实。一是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扎实开展撂荒地集中整治,全面落实4.15万亩粮食作物种植任务,完成小麦种植面积1.243万亩。打造千亩中药材种植、常规种子繁育、黄参种植基地3个,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进一步做强草畜产业,肉牛养殖量达到3800多头肉羊养殖量达到3.2万继续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入实施“两权分置”试点改革,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联农带农”效益明显。投入“以奖代补”衔接资金5万元改造升级徐志新扫帚加工作坊,发展集农产品采集、生产、储藏、销售等为一体的农工商贸特色产业。目前,已累计收购42户(脱贫户15户)农户芨芨草130吨,同时带动周边14户(脱贫户4户)农户务工增收。三是农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投资2200万元实施高庙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项目,按照标准化和品牌化的要求,全面打造以“世博盛宴·西北罐罐席”为品牌的“郷味高庙”乡村特色美食,通过就地采购食材、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带动区域内100(脱贫户8)以上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带动15(脱贫户5户)留守妇女增加收入吸纳周边群众300人次就近就业

聚焦乡村建设 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扎实开展乡村建设。一是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开展扬尘综合治理、秸秆禁烧和烟花爆竹污染等治理行动,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路长制乡村两级累计巡河巡湖32次、巡林74次,保护河道生态安全认真落实李桥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属地管理职责,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生态安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二是扎实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围绕“清洁村庄”创建和农村人居整治提升“十无”目标,集中清理门前路边“六大堆”300余处,拆除残垣断壁5处,清理沟渠2.3公里种植各类苗木13819株。持续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累计回收地膜216.24吨。三是生态屏障持续筑牢。持续抓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后续工作,复垦复绿面积达到400。全面完成64座卫生厕所任务。配合完成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李桥段工程,完成退化林修复8184亩,栽植山杏、柠条等52万余株。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