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丹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
索引号 | 6207250037/2023-00307 | 发文字号 | 山政发〔2023〕98号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 | |
公开形式 | 公开目录 | ||
生成日期 | 2023-09-01 09:30:00 | 是否有效 |
山丹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山丹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企事业及省市驻丹有关单位:
现将《山丹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山丹县人民政府
2023年8月24日
山丹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
蔬菜产业是我县五大富民产业之一。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推动蔬菜产业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促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农民持续增收,制定本规划。
一、县域概况
(一)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全县共有耕地73.71万亩,常年播种面积70万亩左右。县内海拔在1549米至4444米,属内陆高寒半干旱气候,日照时数2965小时,无霜期平均155天。县内土壤肥沃、水资源清洁、灌溉条件便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天然隔离条件好、有效积温高,是发展蔬菜产业的理想区域。
(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我县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靠永昌,西邻民乐,南以祁连山与青海省为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接壤,东南过西大河水库与肃南县皇城镇毗邻,西北与甘州区碱滩镇相连。兰新铁路、312 国道、连霍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县、乡、村三级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
二、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立足干旱缺水实际,按照“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总体思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和龙头带动相结合,建龙头、扩基地、增效益,以西兰花、娃娃菜、西瓜、芦笋等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蔬菜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及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现实需要下,在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指引下,蔬菜产业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近年来,我县加大蔬菜产业项目争取和扶持力度,蔬菜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22年种植各类蔬菜6.4万亩(其中露地蔬菜5.63万亩、设施蔬菜0.47万亩、蔬菜制种0.3万亩),产量17.73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4.28亿元。至目前,已建成陈户镇寺沟村(西兰花)、陈户镇岸头村(芦笋)、清泉镇(供港蔬菜)、位奇镇(钢架大棚娃娃菜和西瓜)为代表的千亩以上蔬菜基地4个,辐射带动全县建成百亩以上蔬菜基地20个。同时,引进甘肃廖大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嘉尔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攸幸农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清泉镇建立供港蔬菜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从构建蔬菜产业全产业链体系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地规模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二是品牌建设滞后,生产标准化水平较低;三是经营主体小而弱,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四是产加销脱节,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突出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山丹资源禀赋和蔬菜品质优势,瞄准国内外目标市场需求,积极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设施蔬菜、露地夏秋冷凉蔬菜和食用菌生产三大类型,突出抓好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和市场流通三个环节,坚持“布局集聚化、产业融合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方向,努力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四、发展目标
对标打造百亿级绿色蔬菜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建设标准化规模基地为主攻方向,以龙头企业和经营主体带动产业为主导模式,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体系,大力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西部加工蔬菜出口发展引领区、全国知名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县蔬菜生产规模稳步扩大,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产业化经营能力持续提升,绿色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促进我县蔬菜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征程。
2023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4万亩(含复种、套种),产量达到19.92万吨、产值达到6.59亿元。着力打造山丹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陈户镇寺沟村千亩高原夏菜生产基地、位奇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批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蔬菜种苗统供率提高到35%,“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40个以上。
202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94万亩(含复种、套种),产量达到24.72万吨,产值达8.18亿元,蔬菜种苗统供率提高到40%,“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45个以上。
202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77万亩(含复种、套种),产量达到30.42万吨,产值达10.07亿元,蔬菜种苗统供率提高到45%,“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50个以上。
表1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表
单位:万亩、万吨、亿元
乡镇 | 2022年实际 | 2023年计划 | 2024年目标 | 2025年目标 | ||||||||
面积 | 产量 | 产值 | 面积 | 产量 | 产值 | 面积 | 产量 | 产值 | 面积 | 产量 | 产值 | |
清泉镇 | 0.93 | 2.61 | 0.61 | 1.35 | 4.77 | 1.42 | 1.7 | 5.93 | 1.79 | 2.08 | 6.48 | 2.14 |
位奇镇 | 2.2 | 5.99 | 1.4 | 1.52 | 4.56 | 1.59 | 1.88 | 5.63 | 1.98 | 2.24 | 6.98 | 2.3 |
霍城镇 | 0.18 | 0.51 | 0.12 | 0.54 | 1.62 | 0.54 | 0.66 | 2.01 | 0.67 | 0.81 | 2.49 | 0.83 |
东乐镇 | 0.99 | 2.78 | 0.65 | 0.24 | 0.72 | 0.24 | 0.3 | 0.89 | 0.3 | 0.36 | 1.14 | 0.38 |
陈户镇 | 1.4 | 3.85 | 0.9 | 1.87 | 5.61 | 1.92 | 2.31 | 6.99 | 2.37 | 2.96 | 9.21 | 3.05 |
大马营镇 | 0.42 | 1.14 | 0.27 | 0.43 | 1.29 | 0.43 | 0.53 | 1.6 | 0.53 | 0.64 | 2 | 0.66 |
李桥乡 | 0.19 | 0.54 | 0.13 | 0.26 | 0.78 | 0.26 | 0.33 | 0.96 | 0.31 | 0.39 | 1.22 | 0.4 |
老军乡 | 0.06 | 0.17 | 0.04 | 0.19 | 0.57 | 0.19 | 0.23 | 0.71 | 0.23 | 0.29 | 0.9 | 0.31 |
合计 | 6.37 | 17.59 | 4.12 | 6.4 | 19.92 | 6.59 | 7.94 | 24.72 | 8.18 | 9.77 | 30.42 | 10.07 |
五、产业规划布局
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已形成的优势区域内,建设设施蔬菜、露地夏秋冷凉蔬菜、食用菌生产等三个优势区,通过抓大带小、重点建设,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设施蔬菜优势区。在清泉镇、位奇镇、东乐镇发展设施蔬菜,以新疆、青海及省内周边地区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冬春季蔬菜自给率为目标,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集约化育苗,加快蔬菜产地初加工和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升设施蔬菜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整体效益。
(二)露地夏秋冷凉蔬菜优势区。在陈户镇、大马营镇、霍城镇等地大力发展露地夏秋冷凉蔬菜,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市场需求为目标,着力优化品种结构,补齐配套产业短板,提高复种指数、单产水平,形成品种优化、错峰销售的露地夏秋冷凉蔬菜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提高露地蔬菜产业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建设露地夏秋冷凉蔬菜高质量发展样板。
(三)食用菌生产优势区。在清泉镇寒旱区、老军乡食用菌生产示范园、李桥乡上寨村等地发展食用菌,以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周边市场需求为目标,围绕单品规模大的平菇、香菇等优势品种,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园区建设,做大产业基地,不断提高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优良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设施建设、推广现代食用菌高效先进生产技术,配套规模适度的分拣、冷库、烘干、包装等设施,辐射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提档升级。
六、发展重点
(一)三大功能区
1.设施蔬菜生产区。以清泉镇、位奇镇、东乐镇3个镇为核心,以“一镇一业”为目标,持续发展设施蔬菜,建设日光温室、钢架大棚、防虫网棚等,配套卷帘保温设备、滴灌设备、耕整设备、田间管理和植保设备、集约化育苗设备、物联网设备、收获采摘设备等,打造优势蔬菜区域板块,提高优势蔬菜聚集度,形成若干个以百亩村、千亩镇为片区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到2025年,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67万亩,建成品种齐全、各具特色、质量过硬、规模效益较大的冬春设施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2.露地夏秋冷凉蔬菜生产区。以陈户镇、大马营镇、霍城镇为主,主要种植西兰花、娃娃菜、芹菜、莴笋、结球甘蓝等喜凉蔬菜。配套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通过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充分利用光、热、气等条件,达到蔬菜生产高产高效。根据实际需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建储藏能力在100吨以上的蔬菜保鲜库,开展采后清选、分级、包装等净菜处理,提高蔬菜贮藏保鲜及采后处理能力。根据各基地生产规模,合理规划修建3-5万立方米蓄水池,设置简易尾菜处理池,开展尾菜无害化处理。积极引导农户开展订单生产、销售,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种植效益。到2025年,露地夏秋冷凉蔬菜生产面积达到8万亩,建成绿色高产高效露地夏秋冷凉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3.食用菌生产区。以清泉镇寒旱区、老军乡食用菌生产示范园、李桥乡上寨村为主,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为目标,扩大香菇、黑木耳、平菇等食用菌生产规模。通过多种类、多种栽培模式并存发展,实现生产周年化。在栽培模式上,推广日光温室反季节栽培、工厂化食用菌等多种方式。在栽培品种上,按照“错峰头”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夏季反季节双孢菇、香菇,辅以发展平菇等设施越冬种类。积极拓宽领域,发展羊肚菌、滑子菇等优良珍稀品种,促进食用菌产业多元化发展。重点扶持有实力的食用菌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条,研发生产食用菌烘干、制酱、罐头等即食食品、休闲食品和保健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到2025年,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1000亩,各种菌类总产量达到0.82万吨,建成品种更趋合理,联农带农效果好,市场竞争力强的省级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二)五大体系
1.蔬菜市场营销体系。健全市场销售网络,加强产地直供,开展蔬菜储藏保鲜和连锁配送,实现产销对接。引导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流通市场、营销组织建立产销利益联盟,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畅通销售渠道。力争在每个千亩以上蔬菜生产基地建设1处蔬菜产地初级市场,配套信息采集发布、冷链仓储和物流配送等服务体系,提升主产地蔬菜商品化处理能力,大幅度降低蔬菜腐损率。着力解决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问题,引导产地与机关、学校、饭店、商业超市实行订单生产、合同销售。
2.蔬菜仓储冷链设施体系。根据我县蔬菜生产基地布局,科学测算、合理规划蔬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布局。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在生产基地建设蔬菜贮藏库,探索发展产地储备模式,扩大冬储蔬菜供应能力。支持城镇郊区和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按种植规模和商品化处理需求,配置相应预冷设施、整理分级车间、冷藏库以及清洗、分级、包装等设备,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积极争取农产品仓储冷链体系建设项目,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提升地头预冷、初选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能力,切实提高蔬菜商品质量。
3.蔬菜精深加工体系。依托甘肃神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脱水、速冻、蔬菜汁等蔬菜精深加工为重点,发展出口加工产品、设施鲜食芦笋、芦笋深加工产品、休闲食品等,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全县蔬菜产业提档升级。通过蔬菜精深加工,拓展延伸蔬菜产业链条,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4.技术支撑体系。确立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成立县级蔬菜专家服务团,选聘蔬菜技术指导员,通过入户指导、技术培训等方式,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保障,科学指导生产,切实解决种植户在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优势和示范户辐射优势,大力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利用典型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带动周边农户学科学、用技术,形成“专业技术人员+示范户+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把辐射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
5.质量品牌提升体系。围绕北纬38°农特产品网销品牌,突出富硒区域特色,加强与大型电商企业合作,建成一批电商销售平台,采取线上线下互动融合,服务菜农、菜商和菜企,提高流通效率。通过对蔬菜采收、检测、分切、包装、保鲜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数据采集,建立追溯信息数据库系统,通过条码和标签实现全过程质量追溯。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等各类宣传推荐活动,着力提升“甘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效益。
七、保障措施
(一)突出规划引领。按照“一个产业,一批龙头企业,一批规模生产基地,一个配套政策,一套工作班子”的总体思路,制定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乡镇、村要围绕规划布局、主导产品,明确目标任务,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农业部门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为蔬菜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我县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强化科技创新。县农业部门联合相关科研、教学单位,做好良种开发、育苗移栽、反季节棚室蔬菜增效技术等综合性研究课题协作攻关,不断提高蔬菜种植科技含量,重点推广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同时,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指导与配套服务工作。加强蔬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安排县、乡技术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蔬菜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建立一支稳定专业人才队伍。
(三)健全检测体系。建立完善蔬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系列标准,做到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强化种子、化肥、农药等蔬菜生产投入品市场监管,严禁不合格蔬菜投入品销售与使用,建立蔬菜产品送检和抽检长效机制,推行蔬菜市场准入和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堵住污染源头。
(四)提升用水效率。将全县蔬菜产区的农村机井、塘坝、水渠、河道等水利设施整修纳入全县重点建设工程,切实解决产业发展缺水难题,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大力发展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保障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强化多元投入。鼓励县内外工商企业和社会力量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等多种方式,参与蔬菜基地建设。开展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参与蔬菜产业化开发,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蔬菜产业。积极利用国家、省市有关支持农业优势产业的优惠政策,申报针对性强、前景好、潜力大的项目,多渠道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推动蔬菜产业发展。
相关文件链接:《山丹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 解读
国家各网站
甘肃省网站
张掖市网站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