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丹县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
索引号 | 6207250037/2023-00308 | 发文字号 | 山政发〔2023〕99号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 | |
公开形式 | 公开目录 | ||
生成日期 | 2023-09-01 15:25:00 | 是否有效 |
山丹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山丹县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企事业及省市驻丹有关单位:
现将《山丹县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山丹县人民政府
2023年8月24日
山丹县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
一、县域概况
近年来,山丹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设施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已初步形成钢架大棚为主、日光温室为辅的发展格局,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稳定菜篮子供给、调优产业结构、保障质量安全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土地资源丰富。山丹县常年播种面积70万亩左右,可用于发展设施农业的裸地面积38.5万亩,其中宜农荒地35万亩。多数待开发荒滩土地基本无工业“三废”污染,适合绿色有机农业开发。
(二)自然气候优势得天独厚。山丹县地处高原高寒地带,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5℃,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5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87.7mm,蒸发量2351.2mm,有效积温(≥0℃)1834℃。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965小时左右。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大气透明度好的特点,为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在大力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水平的前提下,具备现代设施农业开发的自然资源优势。
二、发展目标
对标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百亿级”支柱产业总要求,立足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紧密结合产业基础,大力促进设施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西部高端设施农业示范样板、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山丹设施农业引领区。坚持推进项目化、园区化、集群化,促进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向适宜区集中,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具有全省影响力亿级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6700亩,设施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亿元。设施农业规模稳步增长,产量大幅提高,增收效益显著;设施种植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结构类型更加优化,设施装备与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冷链贮运链条配套趋于完善,设施农产品贮藏保鲜能力得到提升,产销衔接更加顺畅;绿色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产品质量安全、品质品牌得到明显改善。
到2025年,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16670亩。其中2023年4444亩(钢架大棚3244亩、日光温室1200亩),2024年5588亩(钢架大棚4188亩、日光温室1400亩),2025年6638亩(钢架大棚4938亩、日光温室1700亩)。
设施农业发展规划表
单位:亩、吨
乡 镇 | 经济指标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备注 | |||
钢架 大棚 | 日光 温室 | 钢架 大棚 | 日光 温室 | 钢架 大棚 | 日光 温室 | |||
合 计 | 面积(亩) | 3244 | 1200 | 4188 | 1400 | 4938 | 1700 | |
产量(吨) | 11319 | 4200 | 14553 | 8400 | 20830 | 10200 | ||
清泉镇 | 面积(亩) | 618 | 283 | 758 | 373 | 1917 | 476 | |
产量(吨) | 2161 | 991 | 2653 | 2238 | 5898 | 2856 | ||
位奇镇 | 面积(亩) | 350 | 140 | 470 | 140 | 601 | 170 | |
产量(吨) | 1226 | 490 | 1643 | 840 | 1802 | 1020 | ||
霍城镇 | 面积(亩) | 290 | 140 | 457 | 140 | 1106 | 153 | |
产量(吨) | 1012 | 490 | 1602 | 840 | 3319 | 918 | ||
东乐镇 | 面积(亩) | 722 | 112 | 838 | 252 | 1106 | 306 | |
产量(吨) | 2527 | 392 | 2929 | 1512 | 3319 | 1836 | ||
陈户镇 | 面积(亩) | 818 | 140 | 493 | 140 | 630 | 170 | |
产量(吨) | 1246 | 490 | 1728 | 840 | 1890 | 1020 | ||
大马营镇 | 面积(亩) | 226 | 203 | 687 | 173 | 919 | 204 | |
产量(吨) | 1868 | 711 | 2401 | 1038 | 2758 | 1224 | ||
李桥乡 | 面积(亩) | 188 | 70 | 229 | 70 | 308 | 85 | |
产量(吨) | 659 | 245 | 801 | 428 | 922 | 510 | ||
老军乡 | 面积(亩) | 179 | 112 | 229 | 112 | 308 | 136 | |
产量(吨) | 622 | 392 | 801 | 672 | 922 | 816 |
三、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设施农业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绿色生态的基本原则,运用高效技术,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大力挖掘沙化地和非耕地资源潜力,全力打造丝绸之路上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带。依托清泉镇寒旱区、东乐五墩南滩、大马营花寨村等荒滩土地资源,通过10多家龙头企业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集高效节水示范、食用菌生产、优质牧草种植、综合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经济开发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各类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带动下,建设了年产5000吨的沅山(甘肃)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食用菌产业,以甘肃鑫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以葡萄、枸杞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产业,设施农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且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设施农业开发技术不断进步。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县率先把钱学森沙产业理论作为推动全县整体工作的指导思想,结合实际,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引进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沙荒地区种植耐风沙、抗寒旱的经济作物,发展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通过多年不断探索,我县在实践中积累形成了设施农业开发利用的经验、技术和模式,全县设施农业开发利用方式以借土改良、设施栽培、无土栽培等方式不断演进,农业发展已由最初的一代支柱斜体温室向新型大跨度高效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多功能连体温室、玻璃智能温室、双体钢架大棚等多种模式发展。在设施农业栽培中广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育苗移栽、黄瓜和茄子嫁接、西红柿、辣椒整枝、膜下暗灌、滴灌、多膜覆盖等多项栽培技术。近几年设施农业作物从以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花卉、食用菌、热带水果等多领域扩展延伸。全县以芦笋、番茄、黄瓜、茄子、西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年产量达2万吨以上,大多数蔬菜产品质量达到绿色农产品标准,3个设施蔬菜品种获得了绿色农产品认证。设施农业发展带动了蔬菜、花卉和食用菌产业的兴起,促进了全县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菜、花卉、园艺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转变。
(三)设施农业建设基地规模不断扩张。全县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企业12家,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300亩,其中,日光温室1009座、558亩,钢架大棚6653座、2720亩,连栋玻璃智能温室4座、22亩,设施农业产值达6432.55万元。开创性建设了双体钢架大棚50座、10万平方米,建成的玻璃智能育苗温室,年育蔬菜苗达2000万株以上。大跨度、高屋脊双体钢架大棚单座占地面积近2200平方米,可种植各类中高档蔬菜。
四、产业规划布局
(一)总体布局
按照“保护与建设兼顾、扩张与提质兼顾、发展与增收兼顾、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的原则,根据各乡镇不同的地力、气候、温热资源,结合乡村振兴产业扶持相关要求和设施农业建设的扶持政策,科学规划发展布局,确保全县设施农业发展按规划方向持续健康发展,并做好建设选址、规划图纸设计、水电路开通等工作。目前依托已经建设的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兼顾芦笋产业发展要求,规划建设“三园、三基地”。
1.“三园”
(1)山丹县设施农业产业园:以东乐镇五墩村戈壁农业(蔬菜)产业园为基础,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打造集设施蔬菜产业管理服务、科技研发、试验示范、创新创业、技术培训、机械化育苗、蔬菜冷藏、包装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1300亩以上。
(2)山丹县戈壁农业产业园:以清泉镇戈壁农业(食用菌)产业园为基础,立足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优质的土地资源,打造集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生产、林果采摘、温室育苗、无土栽培、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综合示范体,辐射带动全县设施蔬菜、林果、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000亩。
(3)山丹县芦笋产业园:以陈户镇为中心,按照“因地制宜、龙头带动、示范引领”的思路,打造集芦笋设施生产、芦笋采摘、芦笋加工、芦笋冷藏、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核心区,辐射建成高标准芦笋科技示范基地10000亩。
2.“三基地”
(1)设施瓜菜休闲农业种植基地。以清泉镇郇庄村、位奇镇位奇村、李桥乡高庙村为主发展休闲农业;以温室与钢架大棚相结合的种植模式,扩大清泉拾号滩、寒旱区草莓、火龙果、桃、杏等林果种植面积,东乐镇五墩村葡萄、枣种植规模,辐射建成千亩以上设施林果基地2个,百亩以上设施林果基地5个。
(2)反季节设施蔬菜种植基地。以清泉镇寒旱区、试验示范中心为主,建设百亩反季节设施蔬菜基地2个,为城乡居民供应优质反季节蔬菜。
(3)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建设以东乐镇五墩村为主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重点建造以“春提前、秋延后”生产设施蔬菜的钢架大棚。以试验示范中心(叶菜类)、清泉镇清泉村(青笋)、陈户镇岸头村(芦笋)、大马营镇花寨村(韭菜)、位奇镇位奇村(西瓜)、位奇镇永兴村(西兰花)、东乐镇五墩村(娃娃菜)现有的钢架大棚为基础,维修翻新闲置的设施大棚,建设200亩以上的钢架大棚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个。
(二)产业布局
1.设施蔬菜产业带。以东乐镇五墩村、清泉镇寒旱区、清泉镇郇庄村、大马营镇马营村为重点,按照“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政府扶持”的原则,采取“基地布局园区化、销售加工专业化”生产管理模式,建设以辣椒、西红柿、西葫芦、温室韭菜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带,全面推广标准化管理技术和生产操作规程,加快培育地域特色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积极创造条件,引入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到2025年,改建、新建日光温室900亩,设施蔬菜产值突破1000万元。
2.休闲农业产业带。以清泉镇郇庄村、祁店村为主,按照“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片区开发”的原则,以城镇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到2025年,建成观光休闲农业500亩、采摘基地200亩,建设“农家乐”20家。以现有农业旅游资源为载体,整合不同类型的旅游、农林资源,开创具有山丹本土特色的旅游农业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基地+业主”发展模式,在现有农业基地的基础上,扩展旅游功能,改变现有休闲农业以采摘为主的单一局面,将农业基地发展成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于一体的具有休闲公园性质的空间场所。
3.林果产业带。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对耕地周边的荒滩地、沙化地、盐碱地进行适度开发改良,根据土壤特性和地理资源条件,科学选择适生农作物品种,凸显地域特色,发展设施农业。至2025年,在东乐镇城西南滩、清泉镇寒旱区、沙产业园等地发展设施生产基地林果产业带,面积达到0.2万亩。深度挖掘农产品价值潜力,包装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品牌效应好、地域文化内涵深厚的高附加值农特产品,不断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效益。
4.芦笋产业带。按照“产业集群、龙头集中、技术集成、保障集合”的总体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构建芦笋产业发展全产业链,努力提升芦笋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加大补助力度,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快芦笋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应用,促进芦笋产业快速发展。到2025年建成以陈户镇、位奇镇为主的万亩芦笋产业带。
五、重点工作
(一)加快设施瓜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在位奇镇、清泉镇、东乐镇等乡镇建设标准化设施瓜菜种植基地,以西兰花、黄瓜、辣椒、西瓜等作物为主要品种,推动全县果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我县绿色蔬菜发展需求,打造区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蔬菜优势标准化基地,扶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设施果蔬产品生产基地,使我县设施蔬菜生产走上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发展路子。
(二)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水平。按照现代农业精准化、设施化的要求,大力推广高标准钢架大棚、双体钢架大棚、保温型钢架大棚。加大老旧温室改造力度,提高生产潜能。发挥好智能温室作用,建好农产品冷藏保鲜库等新型高效设施。大力支持集中连片钢架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配套建设输水管道、滴灌设施、水肥一体化设施、物联网等设施,不断提高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强化品牌培育建设。围绕北纬38°农特产品网销品牌,突出“富硒”区域特色,加强与大型电商企业合作,建成一批电商销售平台,采取线上线下互动融合,服务菜农、菜商和菜企,提高流通效率。立足现有“长城王”西瓜和“焉支玉”马铃薯等品牌,积极打响“麒麟西瓜”商标,壮大蔬菜产业营销队伍,提升研判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能力,提升山丹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四)提升设施农业产出水平。以高产出、高效益为要求,把握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积极调整设施农业种植结构,引进新品种,增加设施农业中的名、优、特、稀蔬菜品种生产比重,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高设施果菜品质,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需要,提升设施果菜价值。
(五)强化市场营销。依托龙头企业,建成山丹品牌农产品网上商城,主要品牌农产品全部实现网上销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形象、统一推介”的原则,在张掖、兰州等地设立展示、销售、电商和品牌宣传等农产品专营(体验)店。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等各类宣传推荐活动。
(六)培育设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落实省市对农业企业的扶持政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设施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小农户等主体多元融合发展,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构建设施蔬菜产业联合体。引进培育产值超千万元龙头企业,助推设施农业发展。
(七)推进戈壁设施农业发展。在东乐镇、寒旱区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土地上,以高效园艺作物为主要生产对象,利用现代智能温室、高标准日光温室和全钢架大棚,采取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和节水高效技术,配套建设水电路和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运用企业化园区式管理模式,继续推进戈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八)加快设施农业生产保险保障落实。按照农业保险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靠实保险机构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加大设施农业保险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完善设施农业生产保险政策,建立防范和化解设施作物种植期间自然风险和收获期市场价格风险的长效兜底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降费”,构建成本保险、收入(价格)保险、指数保险和“保险+”互相补充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努力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县、乡镇两级设施农业推进工作协调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统筹协调推动设施产业发展。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本辖区、本行业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设施农业现代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齐抓共推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监测评价考核体系,加强督查考核,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二)制定优惠政策。制定先建后补、项目争取、贷款贴息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一批综合实力强、产业技术先进的企业入丹经营设施农业。鼓励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发展设施农业。对开发利用非耕地、荒滩地,采取无偿划拨的形式予以支持。整合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扶贫、交通等涉农项目资金,对发展设施农业的经营主体给予奖励补助。
(三)强化技术服务。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专家团队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研发和应用,加大基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着力提升广大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的科技转化能力,切实增强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通过办点示范、培训提高、推广良种良法及各类实用技术,推动设施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全面推广应用设施轻简化建造、生态栽培、农机农艺融合、水肥一体化、光电能源温室利用及物联网远程管控等现代农业高效生产技术,开展技术示范、咨询和培训,持续挖掘发展潜力。
(四)严格落实绩效考评。建立健全设施农业产业倍增行动巩固提升监测评价考核体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扎实开展计划考核。认真对照目标要求,定期不定期开展指导检查,确保设施农业倍增行动巩固提升目标如期实现。
相关文件链接:《山丹县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解读
国家各网站
甘肃省网站
张掖市网站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