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镇:振兴有“道” 幸福加“码”
山丹县清泉镇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建设、环境治理、产业发展为重要抓手,紧密结合“三抓三促”行动要求,高规格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建设,不断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功能,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走进山丹县清泉镇双桥村,道路平整宽敞、庭院干净整洁、休闲广场设施齐全、村庄文化气息浓厚……这些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变化,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我们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房前屋后都栽种了果蔬和花卉,群众都很高兴、很满意,平时闲的人过去到花园转一转,到广场上跳跳舞、健健身,日子过得特别的惬意。” 清泉镇双桥村村民赵国文说。
和美乡村建设不仅要环境美,更要产业兴、农民富。山丹县清泉镇将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
在城北村芦笋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忙着刨土、开沟、栽苗……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春种景象。
山丹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技术员刘鹏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计划在全县打造芦笋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并带动周边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种植芦笋达到一万亩,在清泉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有20亩实验大棚,今年是第二年,部分芦笋已经可以采收,明年可以大规模采收,实现一年两收,芦笋亩均产量达到一吨,每吨售价在13000元至20000元,除去成本,每亩收益在8000元至15000元。
“芦笋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移栽、除草、施肥、采摘等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们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种植芦笋,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示范园每天的用工量在30人左右。该批次芦笋可以连续采收15年,一年可以收2茬,亩均产量约1吨,这些‘小苗苗’成为全县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清泉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干部刘成说。
“清泉镇按照全县羊薯草菜马五大富民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水定地,严控高耗水作物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蔬菜等节水作物规模”,清泉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赵得珊说,截至目前,全镇共种植西蓝花、芦笋等蔬菜4600多亩,同时,蔬菜种植基地吸纳了周边90多户农户就近务工,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农业产业项目是事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的基石。走进清泉镇焉支小院项目建设现场,车辆来回穿梭、机械加紧作业,工人们各司其职,正紧张有序地进行钢筋绑扎、材料运输等工作,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清泉镇焉支小院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黄庭锋告诉记者,焉支小院从3月10日复工以来,抢抓进度,以党委书记、镇长为指挥长的值班组、专班在这里指挥工作,力争在5月20日之前主体全部完工。
“清泉镇焉支小院建设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4000㎡。住宅以新中式简约风格为主,配套建设中心广场、绿化景观、环形道路等附属设施,造型简洁明快、清新大方。项目建成后,将持续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盘活乡村振兴土地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清泉镇副镇长高希鹏说。
环境美了,产业有了,村民富了。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到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着力塑造向善向美、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清泉镇从农民需要出发,从农民喜好着手,乡村正在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地全面提升,朝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行。
山丹县突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点带面、全域拓展的原则,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八改”工程,今年,山丹县将分类创建省市级和美乡村6个,精心打造陈户镇西瓜客栈、东乐镇十里杏花谷、老军乡长城星空露营基地、霍城镇骠骑将军行营等农文旅融合业态,不断增添乡村“靓色”。同时,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争创森林小镇1个、乡村绿化示范村4个,持续刷新乡村“颜值”。
一座座村居如明珠般靓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如脉络般通达四方,一项项产业如繁花般生机盎然……在充满蓬勃朝气的焉支大地上,一幅村庄美丽如画、产业蓬勃发展、村民富裕幸福、乡风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展现出无尽的希望与活力。(山丹融媒记者 吴鹏 张娜 魏欣然 通讯员 程煜洲)
国家各网站
甘肃省网站
张掖市网站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