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说文物】博物馆里寻龙迹——文物里的中国龙线上展览(第八期)
发表日期:2024-06-18 10:09
作者:山丹县博物馆
来源: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相传龙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是各朝各代器物的重要题材。古代龙文化丰富多彩,中国龙的艺术形象是独一无二的,与龙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也自成一体、独具一格,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在文物身上我们可以窥见龙文化历经千年的演变。
山丹县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进行梳理和筛选,对具有龙元素的文物进行深入挖掘,整理成陶瓷器篇、玉石器篇、青铜器篇、书画篇。让我们一起鉴赏山丹县博物馆那些承载“龙”文化的文物吧。
战国,通高4.6厘米,通宽4厘米,通体似锚状,双龙居上,双驼居下,龙、驼之身融为一体,龙首和驼首相背对称,器身上下皆有圆环,器型独特,展现了草原民族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十九世纪末叶开始,在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文化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具特征而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是北方游牧民族历史的产物,其中青铜牌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用于装饰衣物、武器、马具及其他用具的重要装饰品。动物纹装饰艺术是早期游牧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装饰种类极多,包含各种动物纹样的兵器、生活用具、马具等,纹样主要集中于野兽、飞禽、家畜等动物,也有少许的人物纹样。鄂尔多斯青铜器动物纹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所处社会进程的影响。外来文化不断融合在青铜器的艺术创作中,牌饰的工艺和风格有了很大的改进,艺术形象更富有美感,表现手法更加丰富与成熟。战国晚期大量写实性的动物搏噬纹,代表了彪悍尚武的北方草原民族的意识形态。汉武帝以后,北方草原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阶段,饰牌上的纹饰逐渐演变成牛、马、羊、骆驼憩息或嬉戏等场景,这些动物造型寄寓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在与中原农耕民族长期的碰撞交流后祈盼稳定、祥和的迫切心情。以馆藏双龙双驼饰为例,在构图上出现了对称式图形,浮雕的空间层次与肌理变化更加丰富和细腻。纹饰上,龙与骆驼共同出现,也表现出当时中原文化和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以鄂尔多斯青铜器为代表的我国北方早期草原民族文化,不仅完成了东西方文化相互传播的伟大历史使命,同时也在多彩的文化氛围中,彰显了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独特风格,它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宝库,是我国悠久历史中光辉灿烂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