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

山丹:一棵西兰花的全产业之路

发表日期:2023-03-16 08:36 作者:杨海翔 吴玉丽
来源:甘肃山丹

乡村产业,成为今年两会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山丹是甘肃省的老牌工业县,也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山丹县聚力打造“马铃薯、肉羊、饲草、高原夏菜、油菜、孕马”六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以农业现代化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特色化、智能化、品牌化、生态化,传统农业正向着现代农业加速迈进,资源优势也在源源不断的转化为产业优势和转型动能。

三月的焉支大地,春风拂煦,万物复苏。走进位于山丹县陈户镇的寺沟村,村民们春耕备耕的忙碌身影随处可见。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群众正在伺弄着他们眼中的“孩子”,将来的“绿疙瘩”“金蛋蛋”。眼下,正是西兰花育苗栽培的好时机,连日来,寺沟村西兰花育苗基地抢抓时令,西兰花栽培育苗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人们忙着整地、装盘、点种,陆续将播种好的穴盘放在育苗池中,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一个好产业,就是一条致富路。近年来,山丹县将西兰花种植作为优势农业产业大力推进,引进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大户集聚发展,形成了集育苗、定植、采收、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

“调”出富民兴村好“钱”景

每年6月20日至7月10日全国只有张掖可以产出西兰花。地处焉支山北麓的陈户镇,位于北纬38度线最优农产品生长区间,土壤质地黏重,呈弱碱性,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丰富,是全国春夏和秋冬之交最佳的西兰花生产地。这里寺沟河由南向北流经该镇,陈马公路穿境而过,G30高速公路、S315旅游专线依傍左右,种植西兰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黄金纬度与高原夏菜最喜欢生长的地方交织,种出的西兰花不仅个头大,品质也优良,花球圆紧,蕾粒均匀,色泽浓绿,口感爽脆。

怎样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富民优势?寺沟村把准市场脉动、资源优势,通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闲置耕地,陆续修建钢架大棚130座、育苗棚72座以及温室大棚4座,同时,将种植从大棚延伸至陆地,每年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大面积种植西兰花,让寺沟村和周边村民在家门口搭载上了这趟“致富列车”。

西兰花具有成熟期短、上市早的特点,每年3月中旬开始育苗,5月初开始分批定植,7月陆续采收,亩产西兰花约3000斤,每亩收入5000元,经济效益可观。

“现在每棚纯收益都基本稳定,与外地公司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优质的高原夏菜发往上海、山东、广东等地。只有把产业做起来,村民日子才能越来越好,我们要继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合作社负责人李玉兴说。

“领”跑产业振兴“加”速度

时间回到2014年,当时的寺沟村是全县13个精准扶贫村之一,怎么让村民们脱贫致富?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李玉兴为破解脱贫难题,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带领党员群众代表一起外出反复参观学习10余次,回来后结合本村的自然优势条件,组织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符合本村实际的致富门路,对本村的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在征求多方意见后,制定《寺沟村脱贫攻坚八年发展规划》。

从聚焦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寺沟村通过不断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契机,乡村振兴为引领,三种发展模式为抓手”的“1+1+3”的产业发展思路,持续发力建强建优村班子,不断健全完善村党组织议事决策、村干部绩效考核等制度机制,持续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来。2021年,寺沟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标准化党支部,全市五星级党支部、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其牵头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脱贫之后怎么办?面对土地碎片化、人口流失严重、农业边缘化等愈发严重的农村问题。陈户镇立足寺沟村高原夏菜产业发展,以寺沟村党支部为中心,联合范营村、岸头村等6个村级党组织和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等25个部门单位党组织,组织成立陈户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党建共同体党委,整合各种资源、各类项目、各类资金、各方力量,着力打造以党建链、产业链、服务链、保障链、增收链“五链”融合的党建共同体最大“同心圆”,打造“党建共同体搭台、产业联合体唱戏、群众利益联结体受益”的格局,从而形成“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的发展格局,带动全镇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组织化发展迈进。

在撂荒地上建大棚、种蔬菜、建育苗室、建冷链……经过七年的不断摸索,该村探索形成党建共同体引领,“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一步一个脚印蹚出了一条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以“菜”换财之路,实现华丽蜕变,书写了“一方水土可以养活一方人”的陈户乡村振兴生动实践。

“联”起种产销一体化全链条

2018年,村党支部紧抓“三变”改革契机,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利用贫困户长期闲置耕地,修建钢架大棚143座,新建恒温库1座、高标准育苗室2座,并配套制冰机、运输带、泡沫箱生产线。

2021年寺沟村和上海攸幸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将陈户镇确定为该公司高原夏菜直供基地,产品直销上海、南京、重庆等市场。至此,寺沟村高原夏菜已形成集育苗、种植、包装、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从最开始的12座大棚到现在的高原夏菜种产销一体化链条,寺沟村通过内引外联,探索推广“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壮大自身特色产业,将卖“菜”卖出了更高的水准,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保鲜保供保市场,拉长做粗产业链。寺沟村在做好做精种植“前半篇”文章的同时,配备了专业的“大冰箱”,积极下好冷藏、保鲜、加工为一体的“后手棋”。建成占地2840平方米的预冷库4座17间,并配套制冰机、运输带、泡沫箱生产线,建成集分拣、称重、打冷于一体的全自动蔬菜分拣流水线,形成了集拣选分级、配送管理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了农产品外销半径扩大、错峰销售,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

“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寺沟村选准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富民增收的特色之路。高原夏菜种植已发展成寺沟村重要的致富产业,为保证蔬菜品质、提高村民收益,在种菜过程中施用农家肥,并聘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大棚蔬菜种植进一步标准化、规模化,高原夏菜种植让越来越多村民鼓起了“钱袋子”。

“我从三月头开上班的,这几天就是将装好的幼苗穴盘铺在大棚里,及时给幼苗洒水。”村民张金荣说。以前村上没有产业,她和家里人每年都在新疆打工,东奔西跑,这两年一直在蔬菜基地务工,不仅挣到了钱,家里也可以照顾上。

西兰花种植,夯实了当地群众脱贫基础,巩固了农户、村集体、镇域经济多赢局面,让村民们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更为全镇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撑起发展新希望。 

“我们村西兰花的种植规模从刚开始的几百亩,扩大到今年的10000亩,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这些西兰花的种植早已有了‘婆家’,销路完全没有问题。”李玉兴说。据了解,寺沟村西兰花收获后由上海攸幸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回收,解决了合作社对外销售的后顾之忧,而且西兰花种植过程广泛吸纳本村及周边村闲散劳动力500多人在基地务工,有效解决了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的难题。

除了寺沟村大面积种菜之外,周边的范营、岸头、陈户等村在寺沟村的影响下也开始种植高原夏菜,真正成为了村民致富的好产业。

“近年来,我们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在继续做优做强传统优势农业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谋划产业多元化发展新途径,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价值,通过产业带动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陈户镇党委书记邹世武说。 

寺沟村原本与中国西北角的千村万落一样平常无奇。但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寺沟村“两委”抓住了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调结构、建公司、拓渠道、延链条,不断将高原夏菜向产业化发展,助推山丹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农业转变,书写着“山乡蝶变”的时代答卷。(山丹融媒记者 杨海翔 吴玉丽)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