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山丹概况 > 乡镇介绍

东乐镇

发表日期:2025-03-24 11:02 作者:东乐镇
来源:甘肃山丹

【镇概况】

自然地理:东乐镇位于山丹县城以西27公里处,东临清泉镇,西接甘州区碱滩镇,南与民乐县北滩乡为邻,北与内蒙古阿拉右旗接壤,镇域面积630平方公里。处北部龙首山和南部祁连山缓冲区山丹河谷狭长地带,整体呈“两山两滩夹一河”地貌特征,属温凉干旱区,海拔1590米,年平均气温6.9℃,无霜期15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993小时。境内兰新铁路、G30连霍高速、国道312线贯穿东西,东六一级公路连接南北,集镇中心距张掖机场仅17公里,交通条件便利。

资源特点:境内,具有丰富的土地、光热、风能等自然资源,但水资源异常缺乏,年降水量为198毫米,年蒸发量高达2246毫米,是降水量的11倍,是全县乃至全省最干旱缺水的乡镇之一。总耕地面积5.26万亩,分为单井灌区、汇流(即东乐群井汇流雨水集流工程)灌区和河灌区。粮食油料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等;经济作物有啤酒大麦、黑小米、制种玉米等;林果品有杏子、苹果梨、早酥梨等;中药材种植有孜然、茴香、板蓝根等;特色野生类植物有发菜、地耳等;矿产资源有煤、硅矿石、花岗岩等。

政区人口:2024全镇辖静安、大桥、十里堡、五墩、大寨、小寨、城东、城西、西屯、山羊堡10个行政村

【政治建设】

党建:认真落实抓党建工作责任,党委会议研究调度党建工作22次,开展党建重点任务督查8扎实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工作,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人选20名、村级后备干部97名。持续抓好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0名,新发展党员9名。持续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建成流动党员服务站1个,举办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培训班1场次,线上送学18轮次。抓实基层党建基础建设攻坚行动,评定四星级及以上党支部10个,整改党建标识不规范问题18个,清理滥挂牌75个。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准确把握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委会议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18次,召开警示教育大会4场次、开展谈心谈话100余人次、廉政集体谈话90余人次、层级谈话70余人次,党纪政务处分4人。一体推进群腐问题集中整治和县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主动接受巡察监督,开展群腐工作督导检查20次,整改问题55个、办理问题线索5件、立案审查调查1人。扎实做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建立整改台账,细化整改措施,深入剖析、立行立改,整改县委巡察反馈立行立改问题315个,有力推动整改任务落地见效

党纪学习: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原原本本、逐章逐条研读《条例》,依托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开展专题学习12次、纪律党课4次,观看警示教育片2场次。将党纪学习教育内容纳入村党支部“党员固定活动日”重点学习内容,组织学习144次,包村领导开展宣讲活动20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14次,实现党纪学习教育全覆盖、无死角。

政务: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稳步落实,镇综合执法队全年累计行政检查62次,行政指导33次。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开展法治宣讲活动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受理群众法律咨询530人次,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明显增强。大力推进法治广场、长廊等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培育“法律明白人”50人,“学法用法示范户”10户,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提升普法宣传质效。加速推广“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我来帮办、不来即享”等政务服务新模式,通过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办件738件。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公开政务信息246条。不断提高“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办理效率和办理质量,全年办理各类工单54件,办结率100%,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5.6万元,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

意识形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下发《东乐镇2024年度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东乐镇2024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组织召开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4次。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健全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全程跟进处置网络舆情2起,整改宗教领域问题3。持续强化舆论引导,在县级及以上新闻媒体刊发工作信息331篇。组建网评员队伍110人,及时发现处置线上舆情,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202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年增长8.3%,达到21061元。

种植业:2024年我镇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5.2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56万亩(小麦0.9万亩),发放小麦种植补贴59.73万元;油料作物、孜然茴香等小经济作物1.7万亩。以西屯村5968亩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为试点,以点带面推广干播湿出、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的种植面积达3.5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66.5%。打造千亩中药材、千亩谷子和千亩马铃薯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种植等基地7处。

畜牧业:加快推进养殖业提质升级,带动传统粗放养殖向集约、高效、环保的舍饲养殖转变,积极探索“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高效养殖发展模式,带动传统粗放养殖向集约、高效、环保的舍饲养殖转变,全镇千只以上养殖户增加至13户,猪、牛、羊、鸡存栏量分别达到0.58万头、0.21万头、14.09万头、6.58万羽。

村集体经济:充分借鉴成功经验,着力抓好静安村社会化服务、大寨村资源发包和居间服务、西屯村农产品初加工等3个不同模式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试点,促进形成“抱团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推动实现业兴民富集体强的目标,10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均达到10万元以上,4个村达到20万元以上。

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2024投资2774万元,实施基础设施、生态改善、民生实事、农田水利等各类项目15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84万元。基础设施提升方面。硬化集市地坪1100,新建公共活动场所500,污水处理站1座,改造人饮水管道28.4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5885亩。特色产业培育方面。在西屯村建成占地75亩的东乐镇农特产品交易集散中心,新建分户管理用房11间、仓储棚5000㎡、杂粮农庄及电子商务展销厅1处。民生实事方面。铺设给水管网1000m,平整场地10000㎡,新建公厕2处、垃圾收集点1处、购置垃圾斗20个,建成互助幸福院2

招商引资:坚持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招商引资所需的“项目清单”和“人才清单”,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个,完成投资8400万元。建立“一户企业、一位包抓领导、一名联络员”的“三个一”包抓联企业机制,精准对接服务全镇36家工业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7个、搬迁项目区内坟茔29座,保障张掖市交投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LNG储备中心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四办”改革,大力推行“一窗受理、一站服务”办理模式,切实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配合开展征地拆迁,协调办理项目前期手续5个,解决矛盾纠纷12起,有力保障山丹河河道治理工程东乐段建设、哈重线、西气东输三四线、兰张三四线、春禾光伏过境等省市县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文化建设

深入推进农家书屋规范化管理,实现农家书屋每周五天开放,积极开展“阅读传承经典·书香溢满乡村”全民阅读活动。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选表彰各类先进典型99户(人)。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配合县文保局开展文物巡查6次,排查消除损坏文物安全隐患3个。倾力打造特色品牌,“东乐贡粉、丹禾农业“焉支雪”手工挂面、富硒黑小米等特色文旅产品畅销省内。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新改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个。顺利举办“二月二”民俗文化节,东乐舞龙社火队在全市社火调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举办全市“推动殡葬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文明新风”集中宣讲活动,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明实践活动30余场次、“深化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文明新风”集中宣讲活动6场次,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社会事业】

民生保障:常态化开展“敲门看灯”遍访群众行动,主动落实惠农惠民政策,全年新纳入低保4265人,累计发放低保、冬春救助等惠农资金1077万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率100%,培育市级骨干教师1名,县级优秀教师1名、优秀辅导员2名。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爱心山丹”工程,全镇19名科级干部为联系困难群众帮办实事20件。大力实施妇女关爱行动,走访慰问留守妇女60余名,解决实际困难30余件。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1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公益活动,募集“家家幸福一元捐”等公益资金2.4万元。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为全镇18名参军入伍义务兵家庭办理发放优待金32万余元,4名荣获“四有优秀士兵”送立功受奖喜报,每人发放奖励800元。持续种好劳务输出“铁杆庄稼”,加大创业就业培训力度,打造“零工驿站”1个,全年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2158人,输出劳动力750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公共服务:2024年,全镇有完全小学3所(东乐镇中心学校、山羊堡小学、西屯小学),独立幼儿园1所(东乐镇中心幼儿园),附设幼儿园2所(山羊堡幼儿园、西屯幼儿园)。现有教师50人(含支教1人),在校小学生176人(其中:中心学校100人、山羊堡小学41人、西屯小学35人);在园幼儿35人(其中:中心幼儿园23人、山羊堡幼儿园11人、西屯幼儿园1人)。全镇共建成医疗机构11个,其中镇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10个,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全镇综合养老中心1个,日间照料中心4个,互助幸福院3;发放60岁以上老年人养老金共计2699人。

主动创稳:用活用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24字”工作法,建成“接诉即办”中心1个、“邻里小院等服务平台53个,细化“全科网格”11创新构建“一室一办两所三中心”矛盾纠纷化解链条机制,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累计化解信访案件18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9起。深入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组建工作专班11个,拉网式地毯式、起底式排查重大社会矛盾风险隐患17有效化解10件,长期稳控4件,正在化解3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打击邪教、非法宗教专项行动,全镇主动创稳、有效维稳、全力保稳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主动创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组建风险防范化解专责小组7个,精心修订完善应急预案11个,优化调整应急救援队伍10支。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紧盯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15轮次,整改销号安全隐患242个,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快推进应急能力体系建设,配合开展张掖市实战化地震应急拉动演练东乐片区演练和张掖市2024年山洪灾害预防演练,安装应急设备11套。持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办结县级转办12315投诉案件6件,办结率100%,有效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扎实开展秸秆焚烧、道路扬尘、炉烟炕烟、煤炭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不断改善空气质量。着力压实“河湖长制工作责任,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累计巡河658次,整改销号各类问题9个,清理河道垃圾5吨,查处违法行为2起,疏浚洪道1.5公里。严格落实“林长制”工作责任,续聘、选聘护林员48名,组建林草防火突击队10150人。建立“233”镇级林长每月巡查不少于2次,村级林长不少于3次,生态护林员、草管员每周不少于3日常巡查机制,一年来,镇级林长巡林58次,村级林长及生态护林员巡林4200余次。组织开展护林员专题培训会议4次,印发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材料2800余份。扎实开展植绿补绿行动,一年来,在国道312沿线、集镇周边等区域栽植林木1.2万余株,架设围栏2.8公里,完成72.5公里树木病虫害防治。持续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认真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处理,新建废旧农膜回收点1处,累计回收废旧农膜704.63吨。

人居环境整治:严格按照“三清理、整治”要求,常态化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落实垃圾“户打包、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机制,清运各类垃圾200余吨,建立健全问题销号落实制度,整改各级各类反馈问题203个。扎实开展“厕所革命”,改新建卫生户厕120户,新建公厕2处、垃圾集中收集点1处、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电动环卫车8辆、垃圾斗26个、垃圾箱40个。同时,积极开展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对标线上线下7大类156项指标,抓实抓细各项问题整改,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打造: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六字”治水思路和“节水优先”方针的内涵要义,严格落实“严控总量、定额管理,以水定地、以电控水”机制,压紧压实单元用水责任,确定水权面积3.2万亩,发放水权证3078本。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压减取水量22万立方米。加快推进东乐南滩水厂和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新打应急抗旱机井13眼,有效保障4个村11583933人人饮供水。创新开展“惜水在心、节水在行”主题实践活动,大力传播节水护水理念,实现“爱水护水”理念深入人心。坚持将节水理念融入企业党建文化建设,祥永麦芽公司被评为全市节水型企业标杆单位。

巩固拓展学习贯彻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镇共有脱贫人口149283人,监测对象57159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8人(城西村11人,城东村12人,大寨村15人)、突发严重困难户54151人、2024年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38人(城西村15人,西屯村12人,五墩村11人)。一年来,我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优化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用好用活“甘肃一键报贫”系统,高效运转“831”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开展三级联动防返贫监测12轮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35人,稳定消除风险615人。紧盯“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政策,落实一次性交通补912.56万元、小额信贷210万元、富民贷227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103万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紧盯“和美善治”目标,整合资金2092万元,将风貌改造、公共服务、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提升和八改工程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对标5大类26项指标,投资2092万元,在山羊堡村改造核心集中居民点112户,安装花池围栏2.6公里,栽植各类果树2000余株,新建居民休闲场所3处,改建公共停车场3处,安装维修路灯40盏,铺设人饮管网28公里,建设污水处理站1座、铺设污水管网10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5885亩。山羊堡村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顺利通过市县部门验收。

【山羊堡村“分布式光伏+养殖”建设项目】

2024年,东乐镇结合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依托山羊堡村“小规模、大群体”养殖发展实际,融合拓展技术空间和农业资源价值衍生空间,谋划实施“分布式光伏+殖”建设项目,创新探索棚圈屋顶光伏发电、棚内舍饲养殖的“上光下养、一地两用”绿色发展新路子,着力构建新技术、新业态、新能源与特色养殖融合发展模式,完成农户后院养殖棚圈改造28户,并在每户棚圈上方安装光伏板60块,装机容量达39.9千瓦时,农户年均可获得租金收益2300元,租期25年,并为村集体经济年均创收2万元以上。有效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行政村

城东村

东乐镇城东村位于山丹县城以西27公里处,紧邻山民公路和312国道,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211004人。现有耕地2243.21亩。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全村低保户2042人,其中一类低保23二类低保1228三类低保59四类低保12五保户55残疾人24人。

全村共有党员66人,其中男党员43人,女党员23人,预备党员1人,2024年发展党员积极分子1人。

基础设施建设 村级道路实现全部硬化,共计硬化8.15公里。全村动力电、网络已实现全覆盖。

饮水安全 已接通4个居民点自来水入户管网,实现自来水入户全覆盖。

人居环境 不断夯实基础设施,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村庄整体形象。环境卫生整治全力推进“三大革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打包、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配置电动垃圾清运车4辆,60立方垃圾斗1个,生产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年共清理积存垃圾450余吨,清理“三堆”31余处,整治农户房前屋后72户,人居品质持续提升。


静安村

东乐镇静安村地处东乐镇东南部,其管辖范围东至清泉镇祁店村,南过山丹河与平坡滩相连,西至大桥村,北跨312国道至龙首山下东乐北滩。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664户,总人口为2137人,耕地面积6720亩,保灌面积1462亩,属河灌区。群众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和运输业,202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841元。

产业培育 物流运输势头强劲成为带动我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000人以上,占劳动力总数的70%,全村现拥有运输车辆70余辆。常年流转土地1000亩,主要种植小麦、茴香等经济作物。

农田水利 2018年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整治土地3200亩,铺设低压管道26公里铺设机耕路8公里。

饮水安全 2011年,实施了自来水到户工程,由东乐水厂统一供水,实现了自来水到户全覆盖,水质安全达标,供水稳定。

人居环境 基本消除私搭乱建、人畜共处、柴草乱堆等影响村社环境的现象从源头上解决土地流转的白色污染问题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定期定点处理通过在主街道两旁栽植风景树,实现绿化美化工程全覆盖。

环境卫生整治 全力推进“三大革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打包、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配置电动垃圾清运车2辆,修建垃圾池8处,生产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开展县域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清理“三堆”80余处,引导群众革除生活陋习,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创建行动,积极发动群众清理生活垃圾和积存垃圾60余吨,清理农村“三堆”50余处,人居品质持续提升。


大桥村

大桥村位于东乐镇东端,东与静安村接壤,西与小寨村相连,南与十里堡村相邻,北沿312国道及兰新复线。有6个村民小组,398户,1276人。现有耕地面积1121亩,地块地势平整、坡度小,适合机械化作业。全村有党员46人,其中男党员34人,女党员12人。有残疾人51人,低保户3869人,五保户1011人。202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3805元。

特色产业 农作物以种植小麦、孜然、茴香为主,其中小麦种植555.5亩、孜然种植285亩。畜牧业发展缓慢,主要以分散养殖为主,有养殖场1个,主要以养羊为主养羊100只以上专业户3户。

植树造林 截至目前,在主街道两侧种植风景树585株,其中三、四、六社主街道种植榆叶梅300株、国槐85株、松树100棵。

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大桥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集中硬化美化居民点主街道4.6公里,衬砌渠道20公里,铺设低压输水管道0.3公里,铺筑彩砖80000多块,安装路灯30盏。在原大桥村小学闲置场地改造修建文化广场1处。广场占地2200平方米,是村中集商贸、娱乐、休闲和健身为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广场由长廊、亭台、花坛、篮球场等部分组成,配套建设了文化墙,安装篮球架2个,栽植风景树30株。该文化广场的建设,进一步丰富活跃了大桥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群众农闲时的议事台、活动场、休闲园,为群众评议村务和举办各类活动搭建了平台。学校改建4间活动室,每间108平方米,共计432平方米。2024年建设互助幸福院一座,互助院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晚年生活中保持社交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大寨村

大寨村位于312国道、兰新铁路南侧,东六一级公路东侧。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65户、833人。耕地面积2993亩,属井灌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特色种植业和高效养殖业。全村共有低保户42户,101人,特困供养户5户,7人,残疾人21人,202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9610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9-2014年,连续实施通村道路硬化项目,实现了通村、通社道路全部硬化,无损毁现象。全村动力电、网络已实现全覆盖,2021年进行了农网改造。4个社居民点主街道集中改造已全面完成,建成小型文化广场4个,配套篮球器材、健身器材和文化活动室等,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全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

饮水安全 全村已实施了自来水到户工程,由东乐水厂统一供水,实现了自来水到户全覆盖,水质安全,供水稳定。

特色产业 大寨村2016年建成脱贫攻坚产业基地1处,建成钢架大棚42座,日光温室6座,进行马铃薯育苗和蔬菜种植。吸引种植大户到村发展特色种植业,流转土地2813亩,种植制种孜然、茴香等作物配套完善了滴灌、暗灌等节水农业设施,实现了水资源高效利用,耕地质量稳步提升持续推进大寨村养羊产业发展,鼓励农户发展舍饲养殖,舍饲养质量达到3000只。

人居环境 在东乐镇岔道口三社道路两侧植树若干,对大棚产业基地进行绿化美化,将废弃水塘进行修复利用,建成3200方蓄水池和3600平景观林,使大寨村人居环境和村庄整体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环境卫生整治 全力推进“三大革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打包、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积极推进全域无垃圾工作,采取村干部负责、社干部包段、人人参与的方式,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房前屋后的三堆、五乱现象全面进行清理,打通安全通道3.6公里,配备大型垃圾斗4个,小型固定垃圾桶20个,户内垃圾桶200个,村内环境进一步优化。


城西村

城西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4451425人,共有土地6500亩,人均4.5亩,属井灌区,主要种植小麦、孜然、茴香、葵花等作物。群众收入主要以农作物种植、高效养殖、劳务输出为主,2020年度被授予“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城西村2024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20.4万元。

全村共有脱贫户1827人,边缘户11人(刘爱兰),监测户719人。低保户54111人,其中一类低保11人,二类低保3361人,三类低保1946人,四类低保13人。特困供养户1520人。残疾人40人,其中持有二级以上残疾证的重度残疾人20人。

特色产业 城西村支柱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种植业方面,现全村共有耕地约6500亩,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及油用葵花籽。养殖业方面,目前全村共有存栏约3300头,存栏约30只,鸡存栏约400只。

人居环境 2013年投资200万元实施“千村美丽”建设项目,建成占地27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1处,修建占地360平方米的城西村委会办公阵地1处,修建占地400平方米的冷库一座;2015年新建一社健身小广场1新建六、七社小广场1;2017年新建垃圾池4座,2020年完成架设路灯80盏,配套垃圾斗22个、清运车10辆,不断夯实基础设施,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村庄整体形象。

环境卫生整治 以“美丽庭院”创建和“问题庭院”发现活动为抓手,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聘用专职环保队伍,定期对村内卫生进行清理,打造宜居、宜游村庄。


山羊堡村

山羊堡村位于镇境西南端,西面连接甘州区石岗墩滩,南面连接民乐县六坝镇。有户籍人口4651546人,常住人口3631263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特色种植业和高效养殖业。202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0628元。

饮水安全 已接通11个社民点自来水入户管网,实现自来水入户全覆盖。

特色产业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000亩,属井灌区,主要以玉米、小麦、中药材、洋葱、红豆、黑小米等种植为主。主导产业为特色种植业和高效养殖业。有蔬菜日光温室大棚41座,养殖肉羊18680多只,肉驴171繁殖牧牛1052头,猪232多头。

环境卫生整治 以“清洁村庄”创建为抓手,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安排公益性共享共管人员3人,定期收集各户垃圾,并将垃圾转运至镇垃圾集中堆放点,由镇上统一处理。2020年创建“清洁 村庄”,全村村民环保意识增强,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


十里堡村

十里堡村位于东乐镇政府以东5公里处。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共有4051297,常住人口170464人。耕地面积2765亩,其中保灌面积1760亩,其余为山滩旱地;退耕还林地30亩。有党员51(11),预备党员1人。202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309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至2017年投资130万元对1-5社主街道进行改造,共改造3.5公里,改造门户75户。投资50万元在一、三社修建文化广场各一处,占地5000平方米,建成文化长廊18米。投资350万元硬化主街道道路7公里。2021年全村电网改造全覆盖。

农田水利 修建渠道16公里。

饮水安全 投资100万元,铺设管道18公里。接通居民点自来水入户管网,实现自来水入户全覆盖。

人居环境 2011年,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平整土地800多亩,修建渠道17.5公里;2015年通过占补平衡项目平整土地1100亩。2015年投资50万元,新建村委会一处(建筑面积330平方米)2014-2017年,栽种风景树700棵,栽种防风林带2.5公里,投资20万元。2021年在二、四、五社架设路灯20盏。2023年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

环境卫生整治 全村配备垃圾池5个,垃圾箱2个,垃圾车3辆,设置公益性岗位保洁人员2人,定期收集各户各社垃圾,并将垃圾转运至镇垃圾集中堆放点,由镇上统一处理。


五墩村

东乐镇五墩村位于山丹县城以西25公里处,东邻十里堡村,南依南山,西接城东村,北靠山丹河。全村共有八个村民小组,531户、1749人,常住210528人。杨勇任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副业任副主任。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特色种植业和高效养殖业。2024年人均纯收入22039元,主要收入来源于养殖。全村共有低保户43129人;残疾人50人,其中持有二级以上残疾证的重度残疾人14人。

种植养殖 种植业以小麦、葵花、茴香、孜然、红豆及各种经济作物,农户自种0亩,流转4000亩。养殖业方面,全村共有羊5000余只、鸡300余只。

人居环境 五墩村自来水由东乐水厂实现供水稳定,全面到户覆盖。村级道路实现全部硬化,共计硬化24公里,铺油罩面756米。全村通动力电,光纤网络已覆盖全村。

环境卫生 配备垃圾专运车2辆,发放垃圾桶180个,结合生态护林员和公益性岗位共管共享组建专职环保队伍,深入开展清洁村庄行动,定期收集各户垃圾,并将垃圾转运至镇垃圾集中堆放点,由镇上统一处理。

巩固拓展学习贯彻脱贫攻坚成果 引进山丹县神禾农业科技公司,租赁高标准钢架大棚280座,合作种植西蓝花,日光温室大棚11座,探索建立特色农产品“产、贮、销”一体化产业链,全村建档立卡户11户,38人全部脱贫,入股山丹县社员农牧专业合作社,年度分红1500元。

乡村振兴 2021年五墩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对标省级乡村振兴3大类23项建设目标,完成项目投资1161.7万元,其中2021年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150万元;“以工代赈”示范项目430万;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大棚改造提升项目200万元;“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项目5万元;五墩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区生态林建设项目100万元。投资60万元架设路灯120盏,投资15万元修建公共浴室1座,日间照料中心1处,2022年修建干支渠1.3公里。


西屯村

东乐镇西屯村地处东乐镇最西端,东邻城西村,西与甘州区相接,南与西屯滩相连,北靠312国道,距镇政府5公里,距县城30公里。全村12个社,571户,2390人,耕地面积12270亩。西屯村党总支部,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8(其中女党员13)

基础设施建设 村党支部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六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引领,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东乐北滩工业园区和312国道沿线交通地缘优势,继续扩建兴屯小区东区建成集餐饮、商贸、文化为一体的商住综合小区,着力培育餐饮、商贸和服务等通道经济新业态,通过出让集体土地统一服务管理,收取租金和管理费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饮水安全 建有西屯村水厂1座。水质安全,供水能够保障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全村实现自来水入户全覆盖。

特色产业 村党总支部以党建统揽引领为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形成了以玉米制种、设施农业、草畜养殖为主,黑谷子、孜然等种植为辅的产业格局。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不断培育壮大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人居环境 硬化2.5公里乡村道路,架设路灯80盏。

环境卫生整治 以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各社雇佣专职保洁人员,定期打扫环境卫生。着力解决影响环境面貌的顽瘴痼疾,重点加大道路两侧、房前屋后、河道沿线环境整治力度,教育和引导农户美化庭院环境,打造整洁、优美、协调、靓丽的新村风貌。


小寨村

东乐镇小寨村位于山丹县城以西24公里处,紧邻山民公路和312国道。东依大桥村,南接山丹河与五墩村隔岸相望,西与大寨村毗邻,北沿312国道及兰新铁路复线。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83户、1152人,常住133330人。全村共有特困供养户56人;低保户3451人;残疾人33人;脱贫户112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515人。生态护林员2人;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党员51人(其中:男党员42人,女党员9人)。李兆鹏任党支部书记,张鸿翔任党支部副书记、张雄科任副主任。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974.16亩,其中确权耕地面积1936.98亩(配水面积河灌248亩、井灌810亩)属井河混灌。收入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人居环境 小寨村自来水由东乐水厂实现供水稳定,全面到户覆盖。村级道路实现全部硬化,全村通动力电,光纤网络已覆盖全村。清理“三堆”100余处,整治农户房前屋后130户。

其他 评选“五星文明户”1户,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坚决遏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入推行“五治”社会治理模式,结合普法活动,加大农村普法宣传力度,持续加大党员信教摸排力度,敦促党员签订不信教承诺书56份,坚决遏制党员信教问题发生。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村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