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部门动态

张掖山丹:下足“绣花功夫” 织就幸福图景

发表日期:2025-10-15 18:30 作者:钱大伟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城市建设的温度如何?民生幸福的成色几许?答案往往藏在街头巷尾的细节里。

在山丹县,新添的工业遗址公园欢声笑语,昔日的闲置角落绿意盎然,整洁的便民早市升腾着烟火气……近年来,山丹县锚定“民生为本、精致为要”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行城市更新行动,从群众关切处入手,于细微之处用力,将“绣花功夫”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让发展成果转化为居民身边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

工业遗址公园俯瞰

在工业遗址公园里,高耸的水泥塔窑、斑驳的铁板楼梯、年代久远的红色标语与现代功能设施相得益彰,各有“故事”。“我们在这里工作生活的记忆都回来了。公园不仅有工厂原来的样子,还新建了很多设施,散步、锻炼、带孙子玩,又方便又开心,这事儿办得好!”梁礼老人连声感慨。

硬件提升只是基础,软件服务更见真心。山丹县高效运行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科学布局智慧停车位2600多个,归行纳市建成建材、电动车和农机销售、畜产品交易等专业市场4个,144个“三无”小区实现物业兜底管理,“一难两乱”治理成效持续巩固;积极践行“721”工作法,把服务为先、规范管理、文明执法贯穿工作始终,落实“两轻一免”清单,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方式,适度有效监管。

工人文化宫

午后阳光正好,山丹县长城彩虹口袋公园里,三五位老人正坐在新添置的长椅上聊天。“以前这块地方杂草丛生,大伙儿都绕着走。现在好了,出门就像进了花园,街坊邻居也有了个歇脚聊天的地方。”正在公园里散步的居民赵建民说。

这些变化,源于山丹县“见缝插绿、提质增绿”的持续努力。县上将城区内的闲置地、边角地进行精细化改造。如今像这样的口袋公园已建成17处,南湖生态文化(植物)园、阡陌公园建成开园,绿化覆盖率达42.52%,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清晨,山丹县丹马小区南门便民早市人流如织。这个利用闲置空间设立的早市,有效解决了周边居民“买菜难”的问题。“走几步就到,菜品新鲜又便宜,这早市办到了我们心坎上。”居民刘慧敏高兴地说。在早市规范运行的同时,城管执法人员以服务代替管制,耐心引导摊贩规范经营,环卫工人及时清理垃圾,确保市场环境整洁有序。

2025年,山丹县还聚焦居民出行痛点,全力实施城区排水排涝二期、供水二级管网改造等项目16项,全面更新改造艾黎大道、永福路等城区道路10条9.8公里,城区“断头路”全部打通、内涝问题有效解决,为居民出行带来便利。

与此同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启动,将有力守护城市生态环境;高标准建成焉支巷子、和谐彩虹步行街等特色街区商圈,城市发展更有“韵味”;天然气管道加速覆盖,更多居民即将告别“扛罐上楼”的历史……

从硬件提升到服务赋能,山丹县正以一笔一画的精细雕琢,织就一幅温暖的“民生幸福图”。(文/图 钱大伟)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