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培黎学校:多元共生育英才 石榴花开别样红
在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各族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形成了多元共生、和谐共融的校园大家庭。这所由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创办的中等专业学校,始终秉承优良传统,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显著成效,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漫步校园,处处能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度融入发展规划和日常教学,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及思政课堂等主阵地,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年均组织“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班会、专题讲座40余场,让“一家亲”理念深入人心。

山丹培黎学校教师 魏文妍:我们立足职业教育特色,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教育新路径,让“铸牢”的种子在每一位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校不仅将民族团结内容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打造了4门主题班会示范课,开发了30门德育微课,还创新推出“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各族学生前往红西路军烈士纪念馆、艾黎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在实践感悟中增进认同、凝聚共识。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学校精心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依托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向各族学生传授纸烙画、剪纸等非遗技艺;在文化节、运动会的舞台上,各族学生同台表演、同场竞技;“石榴籽”社团荣获全市“十佳艺术社团”称号;由多民族学生组成的排球队在市级、省级比赛中屡创佳绩。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各族青年之间的友谊与团结。

山丹培黎学校学生 江吾亚·赛力汉:我在学校参加了“石榴籽”社团和排球队。在排球队里,我和不同民族的同学一起训练、比赛,互相鼓励,成了最好的朋友。这些活动让我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真切感受到,我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成长。

学校还特别注重发挥示范效应,构建和谐共融的校园环境。精准对接新疆教育需求,累计招收200余名新疆内职班学生,创新实施混合编班、混合住宿的“一体化”管理,促进各族学生深度交融。通过每月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发放助学金、关注升学就业等举措,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累计向新疆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31.4万元。目前,已有126名少数民族学生通过“2+3”培养协议升入培黎职业学院继续深造。

如今,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已在山丹培黎学校深深扎根。在这片多元共生的沃土上,各族学子情同手足、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互帮互助、并肩前行,共同书写着青春与团结的动人故事。

山丹培黎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谢文江:展望未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弘扬艾黎老校长“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精神和国际主义情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我们将持续深化“行走的思政课”等品牌活动,做优做强“石榴籽”社团等交融平台,进一步推广“两混一共”育人模式,促进各族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同时,更加注重将民族团结教育与职业教育特色相结合,为每一位学生铺就成长成才之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坚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在这片热土上,绘就各民族师生同心同行、美美与共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