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山丹 我们的“十四五”】厚植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图景——“十四五” 山丹县民生工作综述
“十四五”期间,山丹县以民为本理念筑牢幸福根基,聚焦收入提升、就业保障、服务提质三大民生核心,书写了从“补齐短板”到“全面提质”、从“基本保障”到“品质生活”的民生答卷。这是一场扎实的幸福变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2.9个百分点;“春风行动”精准发力,累计解决用工830人次;这更是一份厚重的惠民承诺——民生支出占财政比重达83%,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持续提质扩面。一系列数字背后,是山丹民生福祉的持续升级,更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显著增强。
教育提质“扩容”赋能,优质资源撑起民生幸福新高度

走进山丹一中新校区的高三课堂,教师以精准板书拆解知识点,学生专注凝神互动探究,浓厚的求知氛围扑面而来。这所拥有近80年办学历史的省级示范性高中,今年整体迁入260余亩的新校园,教学楼、多功能体育馆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可容纳3000名学生就读,实现了办学条件的跨越式提升。而在同年秋季学期启用的西街小学,舞蹈室、书法室等18个专业功能教室错落分布,985名学生在省级骨干、名师组成的教师团队带领下,享受着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山丹县东街小学校长 王文品:“十五五”时期,东街小学将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结合全县教育提质行动,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出实招,在落实“双减”政策上出硬招,在推进“五育并举”上出新招,以历史主动精神攻坚克难、应对挑战,全力推动学校发展实现系统性提升和质的飞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教育力量。
这正是山丹县“教育提质行动”的生动写照。“十四五”期间,山丹县将教育纳入全县八大重点行动,以硬件扩容、资源均衡为抓手,持续筑牢民生教育根基。全县累计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薄改、高中教育等各类建设项目61项,东街小学综合教学楼、山丹一中新校区等重点工程相继投用,新增学位3915个,从根本上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通过稳妥合并霍城、李桥等3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实现师资、设备等资源的优化整合,让农村孩子也能享有高质量教育;严格落实“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高效办好“教育入学一件事”,成功化解城区学校超校额、超班额难题。
从新校区的拔地而起到农村学校的资源整合,从优质师资的集聚到入学政策的优化,山丹教育正以“提质+扩容”的双重发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这不仅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更让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持续增强,为民生幸福筑牢了最坚实的教育根基。
收入就业“双稳”提质,民生保障筑牢幸福新基底

翻开山丹县“十四五”民生答卷,收入稳步增长与就业形势稳定的双重成效格外亮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十三五”末的28838元跃升至38530元,年均增长1938元,年均增速稳定在6%左右,持续为群众生活加码增力。就业战场上同样硕果累累,全县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8%以内,稳稳守住了民生“基本盘”。
这背后,是山丹县精准施策、多点发力的坚实实践。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通过事业单位招聘录用312名、招募111名参与“三支一扶”服务、选派550名到基层就业、引导486名参加就业见习等多元渠道,让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面向城乡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9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55%,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为301名自主创业者和55户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402万元,直接带动2123人实现就业,以创业带就业激活市场活力。同时,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1.24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2.56万人次,年均劳务收入达17亿元,还为9012人次脱贫劳动力发放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319.07万元,让务工增收之路更顺畅。

从收入水平的稳步攀升到就业渠道的持续拓宽,从技能提升的精准赋能到创业扶持的真金白银,山丹县以全方位的民生保障举措,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就业路越来越宽。这份实打实的民生成效,不仅筑牢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根基,更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民心力量。
医养融合“提质”增效,民生福祉守护幸福晚年

养老服务领域,山丹县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为核心,构建起全方位养老供给体系。全县建成公办民办养老机构3家,拥有养老床位4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57张,占比从“十四五”末的50.9%提升至58.4%,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41张。同步推进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个、村级互助幸福院18个、老年助餐服务点34个,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成形。在此基础上,通过为高龄、独居老人配置智能呼叫设备、搭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展紧急救助、精神慰藉、老年助餐等服务,累计完成助餐服务25.9万人次,“互联网+智慧养老”让老年生活更有品质。
山丹县中医医院风湿疼痛科主任 张成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和党支部书记,我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作风、更精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医疗卫生领域,基础设施与服务质量实现双重跃升。全县累计投资11570万元,推动县域医学中心、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等多个重点项目建成投运,卫生健康系统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就医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就医交叉体验活动,落实一次挂号管三天、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措施,住院及门诊患者满意度均超90分。同时,建成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医学中心、临床服务中心各5个,县级质控中心达24个,打造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特色中医专科6个,“互联网+医疗健康”提质增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山丹县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作为重要部署,为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作为直接服务群众的民生部门,我们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实干实效,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参保资助政策,持续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衔接机制。优化门诊慢特病认定、异地就医备案等高频事项办理流程,推进集采药品“三进”行动,常态化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为健康山丹建设贡献医保力量。

从养老服务的温情守护到医疗卫生的精准赋能,山丹县以医养融合的全方位举措,织密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民生保障网。这不仅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群众就医更省心舒心,更让民生福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为幸福山丹建设增添了厚重底色。

展望未来,山丹县将始终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航向,以民生福祉提质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智慧民生服务升级,在教育优质化、医疗便捷化、养老精细化、社保普惠化上再下功夫,全力打造河西走廊东段民生幸福标杆县。从收入就业的“稳增收”到医养服务的“提品质”,从教育提质的“焕新颜”到社保服务的“全覆盖”,这片热土必将续写更多民生改善的新篇章,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浓、安全感更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