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马营河灌区扎实开展2025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指标,更是助力农业节水增效、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精准掌握灌区灌溉用水实际效益,为科学管水、节水施策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山丹县马营河灌区扛牢主体责任、细化工作举措、夯实测算基础,有序有力推进202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各项工作。
强化组织保障,压实工作责任。灌区高度重视测算工作,3月初,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股室牵头落实、各管理站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严格对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技术指南》《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等规范要求,细化制定测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技术标准,层层压实责任链条,确保各项测算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实现测算程序合规、数据记录规范、测算结果准确可靠,为工作有序开展筑牢组织根基。

科学筛选田块,夯实测算基础。为保障测算结果的代表性和科学性,结合灌区内作物种植面积、结构分布、灌溉方式等实际情况,在灌区上游、中游、下游区域选取134块典型田块。田块涵盖小麦、玉米、土豆、油料、药材等主要种植作物,适配渠灌、管灌、滴灌等灌溉方式,为精准测算系数提供了坚实的样本支撑。

规范测算流程,确保数据精准。测算工作严格遵循“首尾测算分析法”技术规范。每轮灌水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典型田块,精准测量土壤干容重、灌水前土壤含水率等关键基础数据;灌溉过程中,实时跟踪记录灌溉时长、灌水量等关键信息,建立翔实完整的观测数据台账,确保每一组数据真实可追溯;灌溉结束后,及时开展灌水后土壤含水率复测,系统整理监测资料及相关基础数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填写测算分析表格,紧扣《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写提纲,系统梳理测算过程、分析数据结果,高质量完成成果报告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