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山丹 我们的“十四五”】路网贯通全域 激活产业引擎——山丹交通驱动全域产业振兴纪实
“以前拉洋芋路窄错车难,损耗高还跑不远;现在柏油路通地头,载重车直接停靠,一天多跑一趟,收入翻了倍!”位奇镇货车司机代师傅的感慨,藏着山丹路网蜕变的密码。

五年间,5.38亿元投资铺就1868.7公里全县总里程(不含省干线)——13条县道连枢纽、15条乡道串园区、397条村道通田埂,这张“七纵九横”的交通路网,不仅让运输成本直降、农民增收,更将焉支山的风光、厂房的机器声、田埂的蔬果香串成了振兴的交响。
交通为笔,路网为墨,山丹正书写“路通业兴、脉连民富”的时代答卷。
织密乡村路网:激活农业全链增值密码
“以前农村路坑洼不平,拉蔬菜到县城一路颠簸,不光损耗大还耽误时间;现在产业路直通基地,西蓝花刚采摘就上车,1小时就能送进冷链库,就算远销粤港澳也能保持新鲜!”陈户镇寺沟村蔬菜种植户李师傅的感慨,道出了交通对农业的赋能实效。“十四五”前,山丹虽已奠定一定农业产业基础,但受农村交通条件制约,田间地头与市场、加工园区间的衔接不畅,直接制约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交通建设全面攻坚后,这一困境彻底改观:8条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贯通全县102.4公里,直接串联清泉镇北滩现代种养产业园、东乐镇五墩村羊产业园等特色园区;57项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推动全县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为“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深度融入全域产销体系筑牢交通根基;S301马场路段、X013李桥交警队至军马三场公路等支线公路提质改造,山丹马场马产业、饲草产业成功打破环节壁垒,实现“种养—加工—运输”全链条高效贯通。

路网的持续延伸,不仅彻底打通了农产品产销衔接的“最后一公里”,更将交通红利转化为农业全链条赋能的动力,激活了从加工增值到农旅融合的多元价值。富硒土地上产出的西蓝花、黑小米通过便捷交通直达高端市场,带动富硒产业产值逐年攀升;马铃薯种薯通过完善的公路网络运往全国,年加工量达10万吨,年产值突破12.5亿元;庄园经济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发展”,羊主庄园、名马庄园等8个特色庄园经济体依托交通优势,成为集种养、研学、休闲于一体的乡村产业新载体。“交通+农业”的深度融合,让山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447.2元增至21129元,实现了“路通田增收、车来民致富”。
畅通主干动脉:夯实工业集群发展根基
“我们做马铃薯加工,以前路况差,原料损耗高、外运受限;现在交通升级了,损耗降了、成本低了,成品能快速发往外地,销路宽多了!”山丹芋兴粉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工业是山丹经济的支柱,而交通则是工业发展的“生命线”,“十四五”期间,山丹交通精准对接工业需求,打通产业发展“动脉”。

干线公路提质升级,既畅通工业运输通道,更精准为产业赋能。G30连霍高速张掖绣花庙段安全韧性提升工程启动在即,现有四车道将扩容为六车道,破解了煤炭、建材等大宗商品跨区域运输瓶颈;S301马场四场至三场段、X007县石湾子至东水泉公路等产业路建成,直接连接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张掖国际物流园,让伟力得储能电池、腾达西铁等企业的原材料运输和产品外运更加高效。“十四五”期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34户,占全市12%。

与此同时,织密的交通网络也激活了商贸流通活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与交通路网深度衔接,建成县城配送中心1个、乡镇商贸服务中心8个、村级便民商店111个,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电商直播基地依托路网辐射的物流网络与全域覆盖的5G信号,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1000多场,带动农特产品网络销售3000多万元;世博恒太城、焉支巷子等夜间经济商圈通过交通串联,成为县域消费新热点,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21年增长1.22倍。“交通+物流+商贸”的融合模式,让山丹农特产品“走出去”、外地资源“引进来”,实现了“货畅其流、商通八方”。
串联山水人文:铺就文旅融合与城乡共兴之路
交通不仅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更是城乡融合的桥梁。“以前去县城办业务、送农产品得半天,现在农村公路修到家门口,30分钟就能到城区,还能顺便对接采购商!”山丹县积裕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积玉说。“十四五”期间,山丹以交通为纽带,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让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乡村路网织密,正推动城乡资源加速融合。82项村道生命安防工程、5座危桥改造全面完成,214个文体小广场与晨晚练点嵌入城乡生活圈,让农村居民共享城市级公共服务;S315线花草滩至焉支山景区旅游公路等干线贯通,带动沿线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老军乡“玫瑰之约”产业园的花田体验、陈户镇的高原夏菜采摘成为城乡互动热门项目。
而交通的持续升级,更夯实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根基。兰州至张掖三四线山丹段、S52金山高速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让山丹深度融入兰西城市群发展体系;河西煤炭集散中心和铁路专用线建设,依托交通枢纽形成“公路+铁路”联运格局,为工业、商贸提供更强物流支撑;城乡公交一体化稳步推进,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无缝衔接,既方便了群众出行,更降低了企业用工、物流成本,推动形成“城区带动乡镇、乡镇辐射乡村、产业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109.2亿元投资与40项工程绘就的交通蓝图,正让山丹加速蜕变。S52金山高速衔接G30连霍高速构建河西走廊东西向辅助运输通道,兰张三四线叩响山丹“双高铁时代”大门,这张“公铁联运”的立体路网,精准衔接田间冷链、厂区快运与物流枢纽,让富硒西蓝花鲜达粤港澳,储能电池速抵全国,焉支山与马场风光直入人心。
从长城古道到高速干线,当“七纵九横”的路网经纬与“丝路马都·古韵山丹”IP 交织,河西走廊“蜂腰”上的这座城,正以路为脉,让马场的骏马踏响增收路、让焉支山的风光引来八方客——这是属于山丹的,“路通业兴”的发展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