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部门动态

【奋进新山丹 我们的“十四五”】 基建赋能强民生——“十四五”山丹县基础设施建设纪实

发表日期:2025-11-24 15:15 作者:山丹融媒记者 郭宗轩
来源:甘肃山丹

时值隆冬,山丹大地虽寒意正浓,却处处涌动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放眼望去,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如血脉般延伸至城乡各处,将繁华与希望传递到每个角落。兰张高铁三四线施工现场机械轰鸣,纵横交错的公路网连接城乡,改造一新的城区街巷整洁有序,展现出这座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崭新面貌。

“十四五”以来,山丹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74.37亿元增至2024年的94.2亿元,2024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7.9%,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民生福祉的强劲引擎。

立体交通打通发展动脉

山丹县全力构建公铁联运的立体交通大格局。“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2项,累计完成投资5.38亿元。兰州至张掖三四线山丹段加速建设,S315线花草滩至焉支山景区旅游公路、S301马场四场至三场段公路等干线项目建成通车,全县自然村通硬化率达100%。

截至2024年底,全县建成公路总里程达1825.77公里,“七纵九横”城区路网骨架全面形成,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筑牢水网破解缺水困局

面对资源性缺水挑战,山丹县“十四五”期间累计投资15.09亿元,实施灌区改造、防洪减灾、人饮保障等95项水利工程。马营河、霍城河、寺沟河灌区实现现代化节水改造,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6提升至0.604。

通过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的实施,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安全饮水农户比例达到10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82%以上,13万城镇人口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城市更新提升生活品质

山丹县将城市更新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十四五”期间投资48.53亿元,实施城镇化建设项目62项。改造老旧小区80个、棚户区10805户,新建改建市政道路33条,打通“断头路”7条。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新建改建公厕10座,城区供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生活垃圾及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合理布局智慧停车位2600多个、充电桩204台,有效缓解“停车难、充电难”问题。

园区建设搭建产业平台

城北工业园区“十四五”期间累计投资9亿多元,配套完善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建成给水管网41公里、道路46.5公里、110kv变电站3座、高标准大容积钢结构厂房24幢。

园区企业总数由143户增至194户,规模以上企业数由19户增至32户,高新技术企业由10户增至23户。2024年省级园区考核进位21个名次,全省64个园区排名第21名。

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山丹县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31个,完成风貌改造3044户。建成永宁新村等集中安置点13个,累计搬迁安置8639户。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新(改、扩)建卫生户厕8739座,创建“清洁村庄”111个。完善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体系,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7.06%以上。

民生保障筑牢幸福底线

山丹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安排教育支出3.56亿元改善办学条件,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5亿元兜牢民生底线,卫生健康支出1.37亿元提升服务水平。

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4亿元,安排县级粮食风险基金417.1万元,争取耕地地力保护资金6305万元,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178元和21129元,收入比收窄至1.71:1。

华灯初上,山丹县城焕发出现代化的气息。新铺设的柏油路上,回家车辆平稳驶过;改造一新的小区里,居民们悠闲散步聊天。

基础设施的钢筋水泥之间,流淌的正是民生的温度与底气。随着立体交通体系的持续完善、水网体系的优化升级、城乡功能的不断提升,山丹人民正沿着条条通途,驶向产业更兴旺、生活更富裕、乡村更美丽的新未来。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