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海铺就致富路,霍城油菜产业“链”起增收梦
七月流火,霍城镇的田野被热浪拥抱着,双湖村的千亩油菜花海却正迎来最恣意的盛放。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金黄花瓣,将整片田野染成耀眼的暖色,这抹盛夏里的璀璨,不仅是乡村最热烈的景致,更在孕育着乡亲们沉甸甸的增收希望。从昔日单一的种植模式到如今全链条的产业图景,霍城油菜产业的蜕变,藏着固投加码的魄力,浸着产业升级的喜悦,更写满了农民增收的幸福。
“以前种油菜,等花谢了收籽,要么卖给小商贩,要么自己榨点油,一年忙到头,剩不下几个钱。”双湖村村书记何玉华蹲在田埂上,望着眼前正盛的花海,想起几年前的光景,语气里还带着些感慨。那时的霍城油菜,就像散落在田野里的碎金,没成规模,更没成气候——种植技术老套,销售渠道狭窄,加工环节几乎空白,“种得多不如卖得好”成了乡亲们最大的心病。
这片土地从不缺好底子:平坦的地势、适中的土壤肥力、便利的灌溉条件,尤其是七月充足的光照与降水,都是油菜生长的“天然温床”。可如何让“好资源”变成“好收益”?答案,藏在产业链的延伸里,也藏在招商引资的诚意中。
转机,从一场“靶向招商”开始。霍城借助油菜的“潜力清单”主动出击,把目光锁定在能让“一粒菜籽”价值倍增的全链条打造上。很快,平台点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着资金与技术落户,新建组培室、消毒室、储藏库等还引进了专业设施设备,让“好种子”有了科技撑腰,也让此刻绽放的花朵更具“含金量”。
这些实打实的投入,像给油菜产业装上了“加速器”,从“只种不管”到“育、种、储”一体化,从“卖原料”到“产良种”,霍城油菜终于跳出了“低端循环”的怪圈,让七月的花海不仅是风景,更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产业火了,农民的日子确实不一样了。傍晚的双湖村,村口的白杨树下聚着乘凉的乡亲,手里摇着蒲扇,聊着田里的油菜长势,话里话外都是踏实的欢喜。村民何修斌刚从花海巡查回来,兜里揣着下午在基地领的工资,盘算着给儿子买辆新自行车,“以前哪敢想,守着这几亩地,不光有收成,还能按月领工钱”。
村里的变化不止在钱袋子。组培室里,年轻人跟着技术员学育种,笔记本上记满了管护要点;消毒室、储藏库里,乡亲们跟着企业技术员学科学管理,知道了“好种子得靠好方法存”,连平时不爱说话的老人,见了外人都乐意念叨:“咱这油菜籽,现在是企业上门收,不用愁卖喽!”
如今的霍城,七月的金色花海不仅是雪山映着金海的风景,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招商引资引来的固投,像深深扎根的根系,滋养着产业茁壮成长;产业链延伸结出的硕果,正随着花期推进慢慢沉淀,终将化作农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而乡亲们脸上那藏不住的喜悦,正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这片土地上,油菜花开的声音,就是幸福生长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