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位奇镇:公益性岗位“小支点” 撬动乡村振兴“大能量”
近年来,位奇镇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以“稳就业、惠民生、强治理”为目标,精准谋划、科学设置公益性岗位,让公益性岗位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改善乡村环境、提升治理效能的“金钥匙”,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精准设岗,让岗位“贴合需求”
位奇镇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岗位就设到哪里”的原则,深入17个村开展走访调研,全面摸清各村在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管护、政策宣传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缺口,结合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群体等重点人群的就业意愿和能力特长,科学设置公益性岗位。
岗位设置涵盖多个领域,既有服务乡村环境的“生态岗”,如村级保洁员、垃圾清运员、绿化管护员,负责村内道路清扫、垃圾分类处理、公共区域绿植养护;还有助力乡村治理的“服务岗”,像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交通劝导员,负责宣传惠民政策、化解邻里纠纷、交通劝导。截至目前,全镇已精准设置各类公益性岗位94个,实现“需岗”与“供岗”的精准对接。
规范管理,让岗位“发挥实效”
为避免公益性岗位“重设置、轻管理”,位奇镇建立健全“选、用、管、评”全流程管理制度,确保岗位作用充分发挥。在人员选拔上,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村级初审、镇级审核、公示公开”的程序,优先录用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众,确保岗位分配公平公正;在日常管理中,制定《位奇镇公益性岗位岗位职责清单》,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服务标准和考核要求,由村“两委”干部定期对岗位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镇相关部门每月开展抽查,杜绝“挂名领薪”“出工不出力”现象;在考核评价上,实行“群众评议+村级考评+镇级总评”的模式,将工作成效与岗位补贴挂钩,对表现优秀的岗位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不合格的及时调整更换,切实提升公益性岗位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民生提质,让岗位“温暖民心”
公益性岗位的落地,不仅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难题,更让乡村面貌和民生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东湾村,3名村级保洁员每天对村内主干道、文化广场进行清扫,曾经的“垃圾死角”变成了“景观角落”,村民们纷纷表示“村里环境越来越干净,住着也舒心”;在暖泉村,政策宣传员走村入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医保缴费、养老补贴、产业扶持等政策,累计为群众解答疑问300余次,让惠民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统计,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群众,人均月增收500元,有效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参与公益性岗位工作中,增强了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长效赋能,让岗位“助力振兴”
位奇镇并未止步于公益性岗位的“设岗就业”,而是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长效抓手”,持续探索岗位赋能新模式。一方面,定期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技能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讲授保洁作业技巧、政策解读方法等,提升岗位人员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岗位人员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身边群众参与乡村环境整治、民生服务等工作,形成“一人上岗、带动一片”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位奇镇将继续优化公益性岗位设置,结合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基层治理创新等新需求,动态调整岗位类型和数量,同时完善激励机制,让公益性岗位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稳定器”、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新位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