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乡镇动态

位奇镇:产业“新引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发表日期:2025-10-16 18:17 作者:李晓梅
来源:甘肃山丹

初秋时节,行走在位奇镇的田间地头与项目园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边,连接成片的土地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农户们正享受着丰收的喜悦;那边,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线高速运转;而坐落于村庄一角的幸福互助院里,传来老人们悠闲谈笑的欢声笑语……一幅以产业兴旺为底色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菜篮子”变身“菜盘子”,产业链条“延”出新价值

位于位奇镇十里堡村的“山猫”蔬菜加工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对一批刚收购的新鲜洋葱、辣椒进行分拣、清洗、切分。不久后,这些优质的本地蔬菜将经过深加工,变成脱水蔬菜或预制菜配料,身价倍增,销往更广阔的市场。

“过去,我们镇的蔬菜品质虽好,但多以鲜销为主,市场风险大,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农户收益。”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个加工项目的落地,核心目的就是解决‘卖难’和‘增值’的问题。我们通过与周边农户签订订单,不仅保证了原料的稳定供应,更通过加工环节,将原始的‘菜篮子’产品,变成了标准化、便携化的‘菜盘子’商品,极大地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

据了解,该项目预计可年加工蔬菜五千余吨,直接带动周边蔬菜种植2万亩以上,同时间接带动600余人务工,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既鼓了“钱袋子”,又照顾了“一家子”。

“小西蓝”成就“大产业”,特色品牌“闯”出大市场

与十里堡的蔬菜加工相呼应,位奇镇四坝村的西蓝花加工产业同样风生水起。四坝村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种植的西蓝花品质上乘。但如何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位奇镇将目光投向了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

在四坝西蓝花产业基地,冷链物流设施一应俱全。经过严格筛选、预冷保鲜的西蓝花,以精品蔬菜的形式直供高端市场。“我们不仅卖原料,更要卖产品、卖品牌。”基地技术员表示,“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我们打破了西蓝花鲜销的季节性限制,实现了反季节供应。同时,通过统一的生产标准、包装和品牌推广,四坝西蓝花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如今,“四坝西蓝花”已成为位奇镇一张亮丽的农业名片,产品远销省内外,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民生温度“暖”到心坎里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民。在大力推进经济产业的同时,位奇镇始终将民生改善放在心上、落在实处。遍布各村的“幸福互助院”,便是位奇镇关爱农村留守、独居老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暖心工程。

在位奇镇芦堡村幸福互助院,窗明几净的房间里,设施齐全;活动室内,老人们聚在一起下棋、看电视、聊家常,其乐融融;食堂里,午餐准备的是适合老年人口味的营养餐。“以前自己在家,冷锅冷灶的,也没个人说话。到这里以后,吃饭有人管,生病有人问,还有这么多老伙伴,日子过得舒心多了!”芦堡村郭大爷感慨道。

幸福互助院采用“政府主导、村级管理、社会参与、老人互助”的模式,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它不仅是养老场所,更是一个温暖的社交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让在外打拼的子女更安心,有效凝聚了民心,促进了乡村和谐。

产业兴,则乡村兴;民生暖,则民心聚。位奇镇正以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为支点,撬动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的双重杠杆,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