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大马营镇:绘就宗教和顺新图景,谱写社会稳定新篇章
今年以来,山丹县大马营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锚定宗教中国化核心方向,以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三化”建设为抓手,创新推行“一个方向引领、两个创建发力、三项活动赋能”工作路径,让宗教工作既有制度执行的“硬力度”,更有民生关怀的“暖温度”,推动全镇宗教领域持续和顺稳定,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思想引领铸共识,理论学习接地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是大马营镇融入日常、落地生根的行动纲领。镇党委率先垂范,将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方针政策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全年已开展4场集中培训,300人次镇村干部实现全覆盖,推动“关键少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为让政策理论走进宗教场所、浸润信教群众心田,大马营镇建立“每月一学”机制,每月首个星期五安排专人带着教材、笔记走进宗教活动场所,指导开展固定集中学习,全年累计组织学习11场。举办1场宗教界人士法治专题培训班,邀请法律专家围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规进行系统解读,90余名宗教界人士现场聆听、互动答疑,依法办教理念入脑入心。借清明、“六月六”等宗教节日契机,开展6场“节日宣讲”活动,宣讲团用“家常话”讲述党和国家发展故事、民族宗教政策,覆盖信教群众800余人次。
规范创建强根基,精细管理提质效。“以前管理靠经验,遇到问题没头绪,现在靠制度,人员管理、活动组织、安全保障都有明确标准,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心里特别踏实。”玉皇观管委会主任指着墙上公示的“十项制度”感慨道。大马营镇以“新型宗教场所创建”和“宗教事务治理专项行动”为突破口,走出“以点带面、全域提升”的规范管理之路。在“点”上,紧盯“十有十规范”目标,为全镇宗教场所量身定制人员管理、物资调配、活动组织、安全保障等“十项制度”,细化操作流程18项。在“面”上,以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为遵循,搭建“主任牵头、委员分工”的责任体系,为2处宗教场所建立“一人一档、一场所一档”基础档案。严把队伍建设“入口关”,对新聘任的场所管委会、监事会成员严格执行“政审”制度,确保队伍纯洁可靠。强化安全防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为各场所配齐灭火器、应急照明等消防器材46件,组建2支安全巡查小组,每月开展1次全覆盖隐患排查,今年已整改电气线路老化、疏散通道不畅等问题6个。
活动赋能树新风,同心同向促和谐。大马营镇将“三项活动”作为培育优良教风的重要载体,推动各项活动走深走实。在“党亲国好法大”教育实践活动中,宗教界代表人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讲经布道,开展专题宣讲9场。在“四进”宗教场所活动中,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进”了场所,更通过升国旗仪式、法治宣传角、传统文化展示区等形式“入”了信教群众心田。每逢国庆、中秋等重要节庆日,升国旗仪式成为各宗教场所的“固定环节”,爱国情怀在冉冉升起的国旗中激荡。引导场所坚持“量力而行、勤俭办教”,推行财务明细账每月公示制度,重大事务实行“一事一议”,今年已公示财务收支情况11次,召开重大事务议事会7次。
下一步,大马营镇将继续以守正创新的精神、踔厉奋发的姿态,在推进宗教中国化的道路上持续探索、勇毅前行,不断深化宗教事务治理能力,让宗教和顺之花绽放在全镇每个角落,为社会稳定、民生幸福注入更多坚实有力的“大马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