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息时间安排和课程开设的通知
各乡镇学区,县直中小学: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管理有关规定通知如下,请严格遵照执行。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课程方案
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课程标准,按照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严格控制语文、数学的课时总量,严禁挤占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社会实践、信息技术等课程的课时。针对目前部分学科师资结构性问题,各乡镇学区要通过支教、走教、在线课堂等形式,统筹解决好辖区内所有学校的课程落实问题。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结合体育或体育与健康等课程,进行中小学卫生健康教育;加强书法教育,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加强小学、初中实验课程开设,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要重视地方课程民族团结、环境保护、心理健康、国防、安全、法制、文明礼仪、习近平新时代等专题教育课程的开设,落实教师、时间、课时。利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育,每册集中学习1学期,平均每周1课时。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新学校特色。
二、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以及学校课程开设
(一)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根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小学一至二年级体育课每周不少于4课时,三到六年级和初中体育课每周不少于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高中阶段倡导多样化教学方式,体育课程重点发展学生运动专长,体育课每周不少于2课时。推动体育社团活动、课外活动课程化管理,支持和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每天增加1节户外活动课,增加的课时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或课后延伸服务中统筹安排。严禁随意增减课时、挪用体育课时,严禁期末提前结束体育课程。
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切实保障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全县中小学每天上、下午要分别让学生做一次眼保健操;每天上午要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按照诵读活动与体育活动相结合、规定活动与自选活动相结合、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大课间活动可根据学段和学校条件分成若干板块,将跑步、广播操、自编操、班级或个人的自选运动项目及经典诵读等内容灵活编排,让师生动起来,让校园活起来。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二)美育课程。根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小学每周不少于4节,初中每周不少于2节,并组织开展不少于2个与艺术相关的社团活动。普通高中阶段艺术类必修课程不低于6个学时(累计不少于108学时),在开设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积极开发富有甘肃精神、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山丹特色的美育课程。增加的课时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或课后延伸服务中统筹安排。严禁随意增减课时、挪用美育课时,严禁期末提前结束美育课程。
(三)劳动教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各中小学校设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和总结交流等,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四)科学和道德与法治。按照教育部要求,科学课小学一年级、二年级每周安排1节,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2节。各学校利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由思想政治教师备教案主讲,每册集中学习1学期,平均每周1课时。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还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运动会或体育节)、心理健康活动等。学校在考虑学年教学计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同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军训基地或其他适宜的场所进行劳动、参观、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
(六)地方校本课程。各学校要正确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按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主要包括养成教育、书法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生态环保教育、禁毒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教育、人民防空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甘肃历史、甘肃地理、华夏文明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七)社团活动。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师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可以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各校要因校制宜,积极开设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制作类、经典诵读类、劳动实践类等社团活动,可以以校为单位,也可以以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倡在全校范围内统一设置时间开设不同的活动课,学生可根据兴趣跨班级选择活动。提倡在全校范围内统一组建各种社团并认真开展活动。
三、统一规范学年教学时间和周课时量
(一)学年教学时间。小学和初中每学年教学时间39周,其中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如学校传统活动、艺术节、运动会、研学活动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包括在九年级上课时间35周之内)。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各学校要严格按照上述教学时间安排每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严格执行县教育局统一安排的开学、放假时间,不得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提前安排期末考试,更不得提前放假。
(二)周课时量。小学每天安排6节课,小学一、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一、二年级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同时在没有体育课的一天下午的最后一节安排1节体育活动。还可以在一、二年级安排1节课外阅读(含古诗文诵读)和1节活动课(有教师辅导,含根据兴趣爱好开设的教学班活动)。小学三、四、五、六年级每周30课时,小学每天安排7节课,初中七、八、九年级每周34课时,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地编排好每周的课时。中小学各年级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时长。中小学不得擅自增减课程和课时。
四、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各学校要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校历规定,将学校开学放假、上学放学时间在校门口醒目位置公示。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中午不得布置任何作业;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各学校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各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 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县教育局2022年春季开学检查将组织专项督查并进行通报。各学校要于2022年3月1日前将课程总表和作息时间安排表盖章PDF件以及电子版发张永强处。
附件:
1.山丹县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试行)
2.山丹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考作息时间表(小学)
3.山丹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考作息时间表(初中)
山丹县教育局 2022年2月22日
山丹县教育局办公室 2022年2月22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