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39期
第39期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二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凝聚民族团结“军”力量唱响双拥共建主旋律
●山丹县医保局:“三强化”提升城乡医疗救助保障水平
●筑牢因病致贫返贫防线 确保困难群众看病有“医”靠
●山丹:基建提质升级 文旅蓄势扬帆
凝聚民族团结“军”力量 唱响双拥共建主旋律
近年来,山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基础、以共同进步和发展为目标,以“十进”活动为抓手,结合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干部结合本职工作,积极投身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凝聚人心、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重要保证,积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县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贡献力量。
加强党建引领,健全组织强根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立了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主要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召开部署会议7场次、理论学习10余次、交流研讨3场次、覆盖17人。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初工作计划,渗透于双拥工作、常规服务工作之中,形成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典型浓氛围。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先进事迹感召作用,及时发现、培养、选树、宣传双拥先进典型,先后表彰奖励双拥工作先进单位5个、先进个人10人,最美退役军人20人,“最美兵妈妈”11人,“最美军嫂”13人。为符合条件的5名退役军人和18名抗美援朝老兵颁发了纪念章,为2名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的山丹籍现役军人举行了欢迎仪式,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选聘党校教师、退役军人、机关干部等22人成立全县老兵宣讲团,组织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老兵宣讲”“六进”宣讲活动14场次,1200余人聆听了宣讲。积极开展送立功喜报、入伍欢送、退役欢迎仪式等形式多样的双拥宣传活动40余次,提高了军人荣誉社会认可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军营2场次;在龙首广场宣传民族团结政策10余次;进一步引导全县干部职工群众自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成果,努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加强双拥共建,军地同心开新局。以双拥工作与民族团结工作相融合共促进为抓手,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坚持创新载体,丰富活动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切实有效的双拥活动,着力提升双拥共建水平。春节、“八一”期间,共投入14万元对驻丹部队官兵进行了慰问。组织艾黎纪念馆、科技局、卫生健康局、文体广旅局、司法局等8家单位开展“八进军营”活动。坚持围绕解决部队官兵“三后”问题,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着力保障军人合法权益,协调解决4名随军家属工作调动问题;为77名立功现役军人发放军功奖励资金10.8万元;为40名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未就业生活补助资金11.3万元。常态化携手驻丹部队共建点(南关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演讲、手抄报、征文、主题班队会等活动;联合南街社区深入山丹伊和园小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消防安全教育为载体进行民族团结宣传1场次。通过悬挂民族团结宣传条幅,张贴民族团结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彩页、手提包、抽纸,开展特色活动等方式宣传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一件件业务工作都当做为民办的实事、好事来完成,把一项项工作任务都融合贯穿到促团结、同发展的大格局中落实,在促进各民族团结相处、共同奋斗中注入了“军”力量。
(山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陈 娟)
山丹县医保局:“三强化”提升城乡医疗救助保障水平
为减轻困难群众医药费用负担,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山丹县医保局在服务群众过程中不断强化职能作用,进一步提升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质效,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预警机制,筑牢信息保障网。一是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县医保局定期将就医个人自付费用数额较大的群众信息推送至县民政部门,由民政部门进行初审后下发各乡镇,乡镇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生活状况纳入帮扶范围。截至目前,共推送疑似符合依申请医疗救助人员信息11309条,为民政部门和各乡镇及时提供监测依据,防止因病致贫。二是规范困难人群信息比对机制,为保障低收入人群数据信息及时动态更新,通过甘肃省医保信息平台接口,由省民政部门和乡村振兴部门将动态增减的困难人群信息推送至省医保局,确保困难人群全面、及时的享受医疗救助待遇,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
强化救助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性。省医保局对经省民政及乡村振兴等部门认定的困难人群在医保系统中统一进行标识,确保困难人群及时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医保三重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对需依申请享受医疗救助的困难群众建立便民服务机制,由居民或职工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社区提交材料即可完成申请,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受理,简化申请、受理、审核、审批流程,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优质服务。在小微权力等官方渠道将拨付的医疗救助金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医疗救助准确性与透明性。今年以来,共拨付医疗救助金413.2万余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众24191人次。
强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一是开展业务培训会,重点对各乡镇和村(社区)医保工作人员,进行了医疗救助、依申请救助、医疗保险征缴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加深各级医保经办人员能力素质。二是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进村入户、微信公众号转发、朋友圈转发、网格群转发等方式广泛宣传医保政策,切实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截至目前,发放医保政策宣传资料2万份、张贴宣传海报500张,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山丹县医保局 张文娟)
筑牢因病致贫返贫防线 确保困难群众看病有“医”靠
为进一步有效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县医保局立足医疗保障本职工作,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筑牢因病致贫返贫防线,确保困难群众看病有“医”靠。
防范返贫致贫“扣主线”。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参保信息部门比对机制,充分依托医保信息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异地参保佐证资料核查,确保重点人群系统未缴费、未标识“双清零”,实现参保全覆盖。同时,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为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全县低收入人群共26087人,参保26086人,低收入人口参保率99.99%。共资助农村低收入人口24351人,资助金额416.52万元,资助率100%。
巩固脱贫成果“守防线”。坚持把医疗待遇保障作为完成医保扶贫的硬任务,常态化做好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和“一站式”结算。实现困难群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全覆盖。至目前,城乡居民低收入人口住院待遇享受5752人次,报销金额2800.87万元,政策范围内“三段报销”比例达到94.79%。开展全县城乡低保边缘户和因病致贫重病患者依申请救助工作,至目前,已累计救助465人,救助金额335.94万元。经民政部门认定移交的依申请救助家庭成员707人,其中已审核307人,正在审核 400人。
夯实衔接基础“筑底线”。深化“互联网+医保”服务,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异地就医转诊备案等业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推动医保经办服务下沉,打造村级医保便民服务中心;将医疗费用零星报销受理业务下沉到各乡镇卫生院,实现医保业务“家门口办”;针对低收入人口开通门诊慢特病认定绿色通道,实现随时申报、随时认定,确保符合条件群众及时享受待遇,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截至目前,共办理线上异地就医备案2437人次,审核认定门诊慢特病患者25261人次,农村低收入人口5407人次。
建立常态机制“树红线”。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设立“因病返贫”预警线,重点筛查高额住院费用,每月将单次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超过6000元以上人员信息的预警信息向各乡镇、乡村振兴局、民政局推送,为相关部门及时发现识别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员提供数据支撑。至目前,共向民政局、乡村振兴局及各乡镇推送1118名住院患者信息。
(山丹县医保局 钱芝萍)
山丹:基建提质升级 文旅蓄势扬帆
今年以来,山丹县深入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一园二核四片区”发展布局,高质量、高效率推动文旅项目建设,文旅基础设施不断提质升级,“丝路马都·五彩山丹”文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文旅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力不断提高,山丹文旅已蓄势扬帆,正破浪前行。
项目建设夯基础。坚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全域旅游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为抓手,始终把实施项目工程作为发展文旅产业的核心和着力点,2023年实施文体广旅项目15项。其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丹段)、仙堤书院复原、图书馆改造提升、焉支山景区改造提升、焉支巷子、横店影视城、李桥乡高庙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等7个建设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南湖体育公园、县级应急广播体系等2个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正在开展设备安装和工程验收等工作;五彩欢乐城、南湖公园AAAA级景区提升改造、清泉镇农旅融合产业园、焉支山景区生态农旅(一期)、“五彩山丹”体育公园、焉支风情线等6个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同时,积极整合资源,建成高庙知青供销记忆馆、“芦笋庄园”“土豆驿站”“焉支花谷”“羊主庄园”等乡村旅游点8处,文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健全,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招商引资提质效。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文旅产业的新动能和“一号工程”,主动“走出去”,紧盯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相继赴广州、浙江、西安、兰州等地精准对接山丹横店影视城、马文化产业园、山丹马场“旅·牧·交”产业融合、清泉镇农旅康养融合产业园和五彩山丹欢乐城等项目14场(次)。搭乘“彩虹张掖·百城万里行”张掖市与安徽、江西2省宣传协作“快车”,先后赴安徽省阜阳市、蚌埠市、江西省九江市、宜春市等8地开展招商项目宣传推介,吸引实力强、意愿强的企业来丹考察、投资兴业。同时,热情“引进来”,邀请浙江中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横店影视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圣奥祥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州东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相关负责人来山丹进行考察交流、洽谈衔接项目投资事宜,目前清泉镇生态农旅融合产业园、“五彩山丹”体育公园、焉支山生态农旅(一期)等项目已落地实施。
精心谋划挖潜力。立足全县文旅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破解文旅资源统筹开发不到位、特色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核心景区带动作用不足、旅游消费贡献率偏低等短板弱项为主抓方向,提前谋划2024年文体广旅项目。其中,筹资2800万元回购山丹马场景区80%的运营权,积极与中农发山丹马场协调编制5A级景区规划,谋划实施山丹马场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和丝路马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全力打造山丹马场5A级景区;谋划实施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和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和氛围;谋划实施长城本体保护展示利用和安防工程、丰城堡4号敌台、明长城丰城堡1-5段保护修缮项目,全面加强县域文物保护力度;谋划实施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发、文化旅游消费数字平台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不断增强全县旅游服务供给能力,扩大“丝路马都·五彩山丹”文旅品牌影响力。
(文体广旅局赵宏扬)
统计局短消息:
山丹县上半年十大生态产业发展量质齐升今年以来,山丹县大力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着力推动十大生态产业扩能升级,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上半年,全县实现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1.74亿元,同比增长15.3%,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9.4%,占比提升2.6个百分点,均位居全市第二。
(统计局 陈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