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第47期

索引号 6207250037/2025-00026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政府办
公开形式 公开目录
生成日期 2025-02-26 10:08:31 是否有效

  

47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四日

霍城镇:多措并举出实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今年以来,霍城镇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立足镇情实际和资源禀赋,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多措并举“出实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质增效。

强化政治引领,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一是强化理论学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及巩固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等会议108次、“入户送学”活动160余次,镇村党政班子成员上党课101期,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二是夯实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更新储备村“两委”后备干部160人,指导10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提升行动,16名村党组织书记赴外参加培训班6场次,扎实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12场次,全面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14场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风廉政教育等专题宣讲活动4场次,累计在新山丹订阅号《霍城时讯》发稿265篇、山丹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稿39篇,向全县传递了霍城“好声音”。

加快产业发展,走出乡村振兴“致富路”。一是夯实项目基础。严守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紧盯“窄变宽、小变大、多合一”建设要求,新建高标准农田1.4万亩、蓄水池3座、设备管理房3座、闸阀井与泄水井183座,新改建机耕路4.85千米,累计敷设水电管线56.5千米,逐步构建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二是做强特色产业。围绕“种业小镇”建设目标,积极引进四川蜀裕种业有限公司、常州顺迪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采用“公司+科研+基地+村集体+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新建种子储存库1座,硬化地坪5600平方米,配套水、电管网6.3千米,打造豌豆制种、油菜制种、马铃薯良种繁育、高原夏菜种植等特色产业2万余亩,推动农业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三是盘活村集体经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结合“人才队伍、资源整合、特色产业”3张牌,科学制定“一村一策”,创新“盘活资产带动、土地流转服务、公司化运营、入股分红补血、培育产业造血”等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集体经营性收入“开源”路径,1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聚焦宜居强基,焕发乡村振兴“新品质”。一是全力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紧盯“一户一宅、占新腾旧、复垦复绿”要求,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包片抓、分管领导统筹抓、工作小组具体抓”工作机制,成立4个工作专班,定人定户定目标,压实工作责任,累计拆除老旧房屋18户,腾退建设用地12.96亩,续建和兴村居安置房32套,改造集镇商铺、农房60间、台阶路面2000平方米,安装路灯80盏。二是抓好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突出点、线、面全方位建设,投入衔接资金200万元,对标示范村建设5大类26项指标,改造东关村文化广场和农房58户,实施庭院式光伏3户,铺设主道路两侧渗水砖8000平方米,硬化路肩2500平方米,改建排水沟3500米,实现“内涵”和“颜值”的双提升。三是加强人居环境美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全年累计巡河900余次、巡林840余次,排查整改环境卫生问题185个,新建卫生户厕52座,清理“三堆”垃圾100余吨,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擦亮镇域生态底色。

优化民生服务,织密乡村振兴“幸福网”。一是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利用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上门服务制、代帮办服务制等制度,用好用活“陇情e通”APP,设立业务能手岗5个,全方位落实代办帮办服务144次,走访慰问176人次,办结便民服务事项1232件。二是落实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机制。立足“空心化”实际情况,提升改造东关、双湖村互助幸福院2处,为65名留守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及康养关爱等便民暖心服务494次。严格落实兜底保障机制,发放临时救助、低保及五保等资金477.3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25万人次。三是推进“结对帮扶·爱心山丹”工程。坚持帮办实事与政策兜底、精神关爱与情感交流相结合,深入推进“扶孤、助残、济困”三项行动,组织帮扶干部实地走访探视孤困难群众245人次,电话等线上渠道联系交流424人次,帮办实事35件,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完善基层治理,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一是扛牢主动创稳工作责任。全面推行“四级七天”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组织全镇17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普法集中宣传活动32场次、禁毒踏查6次及法治宣传进村进农户和田间地头11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推送普法信息44条,引导群众按照法定程序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二是构建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组织镇司法、民政等力量,从严从细落实各项信访维稳安保措施,常态化开展地毯式排查工作,排查矛盾纠纷241起,群众反映矛盾纠纷40起,现已全部调处化解,群众满意度100%。三是健全基层民主自治。依托“小板凳议事广场”“邻里议事小院”,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村民定期“议”与随时“说”,共开展民主议事125场次,公开党务、村务、财务30余项,进一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崭新格局”。                                                                           (霍城镇吴伟)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