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33期
索引号 | 6207250037/2025-00246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 | |
公开形式 | 公开目录 | ||
生成日期 | 2025-09-17 16:06:17 | 是否有效 |
第33期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二五年九月四日
老军乡:“三举措”赋能乡村振兴质效齐升
今年以来,老军乡坚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守牢底线任务、做优特色产业、深化多元治理,全力推动乡村建设工作质效齐升。
守牢四条底线,打好“组合拳”。聚焦成果巩固抓整改。坚持反馈问题整改同全乡自查自纠“两手抓,两手硬”,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等方面的重点内容,组织两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对全乡10个村问题整改资料进行再检查、再审核、再反馈,推动“点上整改”向“面上提升”延伸。至目前,各级督查反馈问题已整改完成52个,自查自纠整改问题42个,全乡问题整改工作更扎实、成果更稳固,成效更明显。聚焦交通安全抓治理。全面推行“宣、巡、联、防”四项措施,对乡域内危险路段安装护栏1.6公里,增设村道单频黄闪灯牌4个、维修安装减速带10条。全面加强G312国道、S315省道易发生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制定道路交通事故应急保障工作方案,有效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聚焦煤矿安全抓整治。扛牢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紧盯辖区煤矿领域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7次,开展应急演练2次,整改安全隐患19个,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聚焦宗教和顺抓管理。健全完善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聚焦场所消防安全、燃气安全、火灾隐患等重点问题,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滚动式摸排。建立老军乡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清单,实行限期销号管理。至目前,共开展排查5轮次,查出的8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培育特色产业,走稳“致富路”。做强“羊”产业。采取支部带头、户托社养、入股分红等方式,不断筑牢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放牧+舍饲”养殖模式,新建标准化养殖园区1处,引进养殖大户12户,至目前全乡肉羊存栏量达到8.55万只、出栏量6.71万只,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做优“药”品牌。及时研究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协调解决药田灌溉、签订群众务工协议等关键问题8个,服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至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32万亩,黄芪、益母草、甘草等5个品种通过中药材GAP认证,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带动100余名群众年增收达到1.5万元。做足“花”文章。选派3名科级干部担任育苗种植链、加工生产链、融合发展链党建指导员,推动实现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产业联促。目前年加工玫瑰产品500余吨,销售额达到400多万元,吸纳周边农户50余名就近务工就业,人均增收0.8万元,带动老军村集体经济增收6.1万元。做靓“旅”名片。划分“党员责任区”19个,将11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25处县级文保单位纳入党员包联网格,构建“党委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闭环。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新业态,配合举办《乡见中国·河西走廊·遇见山丹》实景直播活动,汉明长城、硖口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聚焦善治乡村,奏响“和谐曲”。“接诉即办”畅通民意。深入推行党员干部下沉、管理权限下沉、便民服务下沉“三下沉”工作机制,建立“民情日志”评选机制,划分民情责任区10个,安排乡村社干部、网格员等30人担任“民情收集员”,借助乡村“接诉即办服务站”,坚持做到“四必访四必到”,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分拣”,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0余件,走好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邻里小院”协商共治。全面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治理“24字”工作法,创新建立“邻里议事小院”模式,围绕村级发展大事、美丽乡村实事、基层党建要事、影响和谐难事、关爱弱势群体好事等内容,共商村容村貌整治方案、互助幸福院建设、高额彩礼宣传整治、积分超市兑换等大事小情30余件,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功能有效发挥。“四级七天”巧解纠纷。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广运用“四级七天”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建立健全“3+X”联调机制,严格落实“科干包案”调处机制,对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或移交的诉前调解案件,平安法治办统筹协调人民调解员、网格员重点调处,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站所联合调解,调处矛盾纠纷35件,调处率达到96%,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