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部门文件

山丹县文旅产业发展三年(2025-2027年) 行动方案

索引号 6207250012/2025-00007 发文字号 山文体广旅[2024〕188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文体广旅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目录 文体广旅局
生成日期 2025-01-20 17:00:00 是否有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对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文旅强县战略,做大做强文旅首位产业,提升丝路马都·古韵山丹文旅品牌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东联西合、依甘融青、多元崛起、开放发展的思路,向东强化与丝路沿线经贸城市的交流合作,向西融合多元民族文化,与省内兄弟县区协同共进;同时,依托青海湖、张掖丹霞、敦煌莫高窟等西北高端景区集群,聚焦山丹马场、焉支山、汉明长城、艾黎名片核心点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旅游线路产品,打破行政与地域壁垒,与祁连、门源、张掖、敦煌等优势资源整合串联,融入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路、甘蒙自驾黄金线、甘青自驾小环线,以集聚效应辐射全域,促进文旅融合、产业协同

二、发展目标

锚定建设甘肃省旅游名县目标,立足古韵山丹品牌形象,深挖之底蕴,厚植之风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文旅产业全链条深度融合,引导产业集聚,做大做精山丹马场、焉支山、汉明长城景区,打造沉浸体验深度旅游圈;连通弱水古院康养景区、如意花海综合体、清泉生态乐园,打造康养休闲慢游圈;依托艾黎纪念馆、博物馆、马文化博物馆、非遗研发中心等场所,打造历史文化聚集圈;围绕焉支巷子、和谐彩虹街、世博恒太城,借助特色小吃炒拨拉、世博盛宴、山丹羊肉等美食,打造夜间经济消费圈;建设一批沉浸式演艺新空间,打磨提升《古韵山丹》沉浸式剧目,延伸创排更多情景剧,实现常态化演艺,打造文化演艺乐赏圈。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完善、体制机制突破、服务质量提升、文创产品开发、文旅融合互促,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能级的旅游型城市,助力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向产业强县和河西走廊区域性旅游目的地、集散地转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丹篇章提供文旅支撑。

2027年,建立综合效益高、创新能力优、带动能力强的特色文旅产业体系,文旅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年旅游总人数超650万人次,总花费突破42亿元以上。力争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1【焉支山景区】4A级旅游景区1【山丹马场景区,争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2【世博酒店、培黎酒店】,培育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世博恒太城和谐彩虹街焉支巷子如意花海】、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焉支巷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老军乡硖口村】、省级乡村旅游样板村4【清泉镇清泉村、双桥村,位奇镇新开村,东乐镇城东村】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文化兴县行动

1.加快文化底蕴挖掘统筹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加强对大禹导弱水大月氏西迁、河西之战、汗血宝马、硖口古城镇守名将、金山子观景台关联战役鸾鸟古城、知青文化等农耕文明、始祖文化、遗址遗迹、名贤战将的研究阐释,通过场景打造、遗迹复原、导游讲解、实景演艺、书籍文献、纪录片、文创延伸品、历史人物行迹图等形式,修复古迹,还原历史风貌,展示在地文化,讲好历史故事,弘扬山丹精神

牵头单位:县文联、历史文化专班

配合单位:县委宣传部艾黎纪念馆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史志办、县文体广旅局、县融媒体中心、文创产品研发专班

2.创新非遗文化传承。建立非遗保护传承资金扶助机制,重点扶持濒危项目和列入非遗保护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以霍去病征战河西建立皇家马场、牛娃子饭冬至全国唯一吃法为线索、背景,争取军马驯养技术祁店冬至民俗文化活动包装评选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借助祁店冬至民俗文化活动影响力,引导区域内各类非遗项目向祁店村有序聚集,打造特色非遗小镇。在各大景区点设立非遗体验工坊,推动实现非遗文化在旅游场景中的活态传承。

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

配合单位:县财政局、中农发山丹马场、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县旅投公司,相关乡镇

3.强化历史遗迹保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风貌,积极谋划做好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项目的入库工作,加快推进历史建筑及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对汉明长城沿线古墓、石碑、古城等湮没历史文化遗迹进行考古研究,追根溯源,活化利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争取实施一批文物保护修缮和数字化展示利用项目,特别是注重对芦堡过街楼、大马营将军楼、县城无量阁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让现存历史文化遗迹得到高质高效的挖掘、保护、传承、展示、利用。

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文体广旅局

配合单位:各乡镇

4.培育特色民俗文化。深入挖掘手工艺制作、传统节庆仪式、民间歌舞戏曲等地方民俗传统,建立民俗文化展示中心,以实物展示、书画、表演等形式生动呈现。持续办好社火展演、二月二”“四月四”“六月六等民俗活动祁店冬至民俗文化旅游活动打造成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民俗节庆品牌,推动民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

配合单位: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县旅投公司、县演艺公司,各乡镇

(二)实施旅游强县行动

5.实施文化润景工程。创新开展演艺润景、节庆润景、影视润景、直播润景等行动,借助传统节庆节点,鼓励景区发展主题性、特色类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消费体验。结合地方志,挖掘美景中的故事与文化,丰富呈现形式,把历史讲出温度,把文化烙进细节,全方位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吸引。把握国风、国潮文化发展趋势,引导景区植入旅拍、国潮集市、国风民宿等业态,增强游客的代入感。

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

配合单位:县文联、县史志办、县融媒体中心、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县旅投公司、县演艺公司

6.实施景区焕新工程。山丹马场景区成立工作推进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制定发展思路和措施。对标5A级景区创建标准,优化规划编制,以一场场部为坐标,由旅投公司牵头,通过招商引资项目融资等渠道,全面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新建汉唐大营帐、室外温泉度假酒店、兵器和实弹射击馆等项目,扩建跑马场,景区入口、旧剧院等进行翻修改造,嵌入汉朝文化、知青文化和军马文化等元素丰富演艺、旅拍、骑射、低空飞行业态,健全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打造金字招牌焉支山景区打破单打独斗旧局,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推进生态农旅项目建设,整合焉支花谷·羊主庄园、高庙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等周边资源,构建主题景区乡村旅游良性互动的旅游综合体。围绕哥舒翰、隋炀帝西巡、西路军等人文历史,精塑文化内核,恢复宁济公祠碑记,讲好焉支山故事,打造研学旅游基地。汉明长城景区,深入挖掘汉明长城边塞、军事、农牧、贸易等历史文化价值,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引进实力投资和运营团队,规范运营管理,开发边塞文化体验游产品,争引举办全国露营大会、徒步挑战赛、越野赛等活动,推动研学、户外运动常态化开展,构建以边塞军事体验、塞外风情观光、康养休闲娱乐为主的长城文化展示区。艾黎红色文化旅游传承景区,利用好艾黎与何克两张国际文化名片,加强与新西兰赛尔温区、英国哈盆登市的友好交流合作,打造中国工合干部研学培训基地。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复原学院、医院、车间等主体,布展实施工合星火工合历史展览工程,推进艾黎纪念馆红色经典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智慧纪念馆和艾黎故居(雷台)安全保护等项目。将艾黎红色文化与山丹传统文化结合,通过陈展、实物、文创、文献、多媒体微党课等形式,讲好艾黎与工合支持抗战和军需民用、支持解放军和平接管山丹马场等红色故事,推动做靓艾黎情国际文化旅游名片,创建国际主义精神体验区弱水古院康养景区,依托大佛寺主殿和罗汉堂的恢复工程,加快推进甘路康养建设项目,力争游客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完善提升清泉生态园和滑雪场运营管理水平,丰富旅游业态,引进举办自行车、跑步等铁人三项比赛,包装运营小火车,将其打造为提升城市形象的亮点和年轻人打卡的网红点,与焉支巷子、如意花海、双桥省级专业旅游村等沿线旅游点联通,形成联动发展效应。

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配合单位:艾黎纪念馆、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水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甘肃祁保中心山丹马场保护站、市生态环境局山丹分局、中农发山丹马场、县旅投公司、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相关乡镇

7.实施文创兴业工程。围绕山丹马、炒拨拉、四坝彩陶等元素,设计研发一批承载地域文化特色,又精美便携、物美价廉的潮流文创,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创意市集等活动,打造山丹·好礼拳头产品,在焉支巷子等游客集散开设非遗文创展销体验店。大力研发文物表情包、铜镜等文博文创特色商品,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促进文化与旅游空间双向赋能。

牵头单位:文创产品研发专班

配合单位:县文体广旅局、县工信商务局、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县旅投公司

8.实施演艺提振工程。设立扶持基金,大力发展文化演艺事业,推动文化演艺项目进景区、进街区,建设一批沉浸式旅游演艺新空间,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山丹有戏等品牌。加强与培黎职业学院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充实演员阵容,推动《古韵山丹》沉浸式剧目提质升级、常态化演出,延伸打造霍去病犒赏三军、万国博览会等历史文化演艺秀或互动体验文艺精品。支持戏曲、曲艺、民乐等传统文化线上发展,开拓云演艺、数字艺术体验场景、网络直播展演等演艺传播渠道。组织开展杰出文艺人才评选活动,制作视频专访,加大宣传力度,推荐进入省级、和国家级文艺创作协会。加强与知名影视制作企业合作,拍摄一批具有市场价值的主题微电影、微短剧,将山丹马场、汉明长城打造影视场景体验打卡点。

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融媒体中心、培黎职业学院、中农发山丹马场、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县旅投公司、县演艺公司

9.实施美食扬名工程。大力发展旅游美食经济,研发推出将军馍”“去病馍等便携装礼盒,推动美食品牌创新化、精致化、标准化、IP化发展加大世博盛宴示范酒店、特色美食示范店(点)挂牌评选力度,持续组织开展世博盛宴研发竞赛,鼓励餐饮企业创新研制新菜品,推行普及商务宴、婚庆宴等套餐,推动美食文化传承创新。对标一流节庆规格,重磅升级炒拨拉节,融入多元民俗表演、创意美食体验,雕琢沉浸式场景,全方位、高层次展现地方美食文化。培育焉支巷子和谐彩虹街、世博恒太城等特色美食集聚区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设计推广山丹美食地图、美食线路、美食宣传册,打造寻味美食旅行品牌,让山丹羊肉、炒拨拉、山丹馍馍、罐席等美食成为吸引游客的新引擎。

牵头单位:特色美食开发专班

配合单位:县工信商务局县文体广旅局、融媒体中心、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三)实施文旅项目招大引强行动

10.强化项目谋划和精准招商。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立足山丹县地处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优势,紧盯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发展战略,组建专业团队,邀请专家论证,围绕汉代以来,我县发生的重大事件出现的重要名人,深谋、细谋、实谋一批市场前景好、资本投向好的大项目,建立文旅产业项目库和招商引资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通过积极有效的招商引资,引进软资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宏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具有强大文旅项目投资和运营能力的市场主体,提升景区运营管理能力。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文体广旅局

配合单位:中农发山丹马场、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县旅投公司

11.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以文旅融合为主导,景城融合为理念,对标争创甘肃省旅游名县,聚焦乡村旅游、夜间经济、休闲康养等方面,寻找新型融合发力点,实施一批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通航旅游”“旅游项目,推动文旅业态向纵深发展。推进景区现有设施数智化和文化内涵多元化,高标准规划建设马场景区提升、焉支山生态农旅、甘凉咽喉风景道示范段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恢复建设山丹八景、十景、古城堡、忠烈祠、宁济公祠、霍去病及汉代英烈衣冠冢等文化地标

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

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水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山丹分局、县卫健局、县工信商务局、中农发山丹马场、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县旅投公司相关乡镇

12.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一是打造新型文博空间。推动县博物馆陈展拓展和数字提升项目,扩大陈列展览面积,提升陈展能力,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丰富数字场景创新发展沉浸式”“互动式观展体验。合理规划区域,设立文创产品展销点,打造集商业、研学、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博空间。二是打造新型文化集聚中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文化馆整体搬迁至艾黎文化产业园 4号楼,设置书画展览、文创展销、群辅导培训与创作等功能室,整合文化产业园1号—4号楼一层铺面,加大县内文化经营主体归行纳市力度,动员县域内文化企业入驻,打造弹性化文化街区和文化夜市空间,提高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和利用率,形成一核多点综合文化集聚中心推动全县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提档升级三是打造多元融合阅读空间。以创建3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一级图书馆为目标,整合利用图书馆提升改造后的门面资源,打造文化交流中心和城市书房,实行市场化运作,明确经营主体和方向,丰富文创、茶舍、古玩、书画等服务功能,构建集图书借阅、文化沙龙、休闲研学、旅游打卡等丰富功能为一体的多元融合阅读空间。四是打造综合体育场馆。全力争取体育运动中心综合体育馆改造提升项目并落地实施,补齐短板弱项,争取免费开放资金支持,构建良性运营模式,切实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

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县文联

配合单位:艾黎纪念馆、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旅投公司

13.推进配套服务提升。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在县各小区、主次干道、商业街区、公园广场、景区景点等点位,设置炒拨拉、焉支姑娘、胡腾舞俑、火焰驹等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雕塑和景观小品,扮靓城市颜值。完善县域内旅游咨询中心、观景平台、汽车营地、充电桩等设施,规范化建设旅游标识标牌体系。加速推动兰新高铁三四线山丹北站(游客集散中心)、S52金昌至山丹高速公路等新通道建设及省道等公路衔接配套,加强黄金周、旅游旺季、夜间经济交通保障,规范县城通往山丹马场、焉支山和两站一场的班线车,逐步增开通往汉明长城景区和各主题庄园的交通班线,实现景区小交通与城际大交通有效衔接。

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

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文体广旅局、中农发山丹马场、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县旅投公司

(四)实施文旅产业提质增效行动

14.打造相关产业全链共融发展体系。以张掖市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为契机,紧扣市场需求,大力推进文旅+”“+文旅多产融合发展,打造广受市场欢迎的山丹文旅新产品、新业态。继续巩固传统核心优势,依托山丹马场、焉支山、汉明长城、艾黎文化等资源,打造沉浸式休闲体验和微度假产品,促进星空露营、定制旅游等新兴业态发展。深入挖掘霍去病河西之战、汉明长城及口古城古代军事文化,复原古城堡、战斗遗址,重现关键战役,打造历史文化遗迹游,深耕中远端客源市场。理清山丹马场发展沿革,围绕军马文化、知青文化,利用现存知青遗址,还原支边场景,打造赛马体验游和知青寻根游。深入挖掘彭德怀、左宗棠、路易·艾黎、乔治·何克和西路军在山丹故事,做精做优红色旅游,推出一批红色主题研学旅行线路和沉浸互动体验式红色旅游产品。深入拓展四季研学文旅新模式,不断丰富滑雪滑冰、长城徒步等研学游产品供给,提高研学游服务质量。

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

配合单位:艾黎纪念馆、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史志办、县教育局、团县委、中农发山丹马场、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县旅投公司,相关乡镇

15.促进文旅商消费业态融合提质发展。全面推进景区、主题庄园、旅行社、旅游住宿、购物、娱乐等消费业态融合提质发展,协同优化提升假日游市场,联动推出文化体验、微度假、户外运动等网红打卡产品,开发短程亲子游、自驾游、乡村游线路,定期通过线上、线下多维度发布宣传门票打折、食宿促销等优惠措施形成文旅商促消费活动一体统筹、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的良性工作机制,不断释放文旅商消费潜力。引导旅游住宿提档升级,推动星级饭店创新经营方式,完善度假康养、休闲娱乐、会议会展等设施,拓展多元消费业态,培育发展文化主题酒店、特色度假酒店。推进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着力完善主题庄园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长城驿·瓜田里农文旅交、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区(农家乐)、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提质升级,培育等级旅游民宿、创意农业、乡村博物馆、艺术村寨等新业态。更新塞酒、山泥集团等老字号品牌内涵,鼓励将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申报评选为A级景区,纳入旅游线路重点推介。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和会展经济对文化、体育、旅游消费的带动作用,组织开展运动项目、体育赛事进景区活动,争引打造长城古道越野赛、徒步大会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赛事,推出更多文旅体验消费新场景,进一步扩大文体旅消费贡献,培育打造1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线路,为文旅创新引流。

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

配合单位:县工信商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中农发山丹马场、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县旅投公司,各乡镇

(五)实施文旅宣传塑造品牌行动

16.培育文旅品牌矩阵。深化山丹文化旅游品牌内涵,建立更加和谐、友好、包容、共享的城市形象。充分运用现代视听媒体手段,通过话题引爆、影视拍摄、网络直播、云演艺等全方位、多渠道、个性化的营销推广,树立山丹城市气质和文旅品牌新形象。立足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围绕古韵山丹”“山丹·有礼”“山丹·好味等关键词,创新创意城市文旅标签,培育和打造包括旅游目的地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影视品牌、节庆品牌、美食品牌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品牌矩阵。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旅局、县融媒体中心

配合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商务局、中农发山丹马场、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县旅投公司、县演艺公司

17.构建宣传推广体系。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参与的思路,整合宣传、文旅、融媒体、文联和各团体协会宣传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资源和产品营销推介,持续打响山丹文旅品牌。以丝路马都·古韵山丹文化旅游形象宣传语为统领,针对不同时节、不同群体推出不同版本的宣传产品,开展精准定向推介。围绕山丹人文风情、传统节庆、热点事件、主题盛会等,常态化办好传统文旅节会活动,创新举办我在马场等你来皇家马场嘉年华、啤酒狂欢节、长城诗会等活动,提高对外吸引力。线上线下相结合,广泛运用新媒体、短视频、线上直播等方式开展创意营销,通过线上流量带动线下留量快速提升。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旅局、县融媒体中心

配合单位:县文联、县工信商务局、中农发山丹马场、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县旅投公司县演艺公司,各乡镇

18.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借助河西五市宣传联盟和高端旅博会、文博会等平台,加强与毗邻地区交流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跨省旅游线路,深层次融入一带一路和兰西城市群发展体系,推动区域经贸、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持续巩固省内一级客源市场,深挖铁路沿线城市二级客源市场,开拓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一线城市三级客源市场,打造到甘肃,游山丹过境游精品线路,开展互换冬天”“寒来暑往等专题营销,全方位扩大品牌影响力。

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

配合单位:县工信商务局县演艺公司

(六)实施文旅服务优化提升行动

19.提升智慧化建设水平。整合旅游信息资源,高质量建设山丹智慧文旅分析平台,实现景区门票预订、酒店住宿预订、旅游交通查询、旅游攻略分享等功能一站式服务。鼓励景区运用数字技术发展线上云游、全景式虚拟游、沉浸式实景游等体验项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分析游客流量、来源地、消费偏好等数据,为游客提供精准个性化旅游推荐服务。探索推行旅游年卡和市民卡产品,并在河西旅游联盟城市实现一卡通用

牵头单位:县旅投公司

配合单位:县文体广旅局、县信息化办、中农发山丹马场、甘肃焉支山文化旅游公司

20.强化执法和安全监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引导行业自律。强化游客思维,从产业促进和产业发展的角度,转向关注市场,在内容和服务方面做到精准精细,对游客负面评价,及时回应,快速整改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文旅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持续推广信用信息使用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文旅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对涉旅场所及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演练,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情况。完善部门联动的假日旅游专班工作机制,加强旅游执法协作,消除监管漏洞,提高综合治理成效,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牵头单位:县应急管理局

配合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文体广旅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消防救援大队

21.健全行业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兴旅计划,建立文旅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加大旅游管理、营销策划、创意设计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训,加强与河西学院、培黎职业学院、甘肃省演艺集团等高校、院团的合作,采取校地联办、专题辅导、交流学习等方式,培育一批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精演艺、通讲解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组织实施外地山丹籍杰出人才回家乡助发展行动,吸引他们带技术、带成果、带资金回乡创业,发展特色文旅产业。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文体广旅局

配合单位: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总工会、县工商联、培黎职业学院

四、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山丹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承担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等工作。各乡镇、部门单位要树牢一盘棋思维,强化属地管理,夯实工作责任,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各项保障,确保重点任务、重项目高质高效推进,形成大抓文化旅游的工作氛围和合力。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好《山丹县扶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十二条措施(试行)》。设立文化旅游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历史文化挖掘保护和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宣传营销、产业融合、人才培育等重点工作。

三是强化督导落实。建立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将文化旅游发展核心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长期规划工作重点,建立健全规划协同、应急联动、要事会商、信息交换、项目联审等制度,定期组织观摩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定期通报进度成效,对工作不重视、推进滞后等问题进行重点督察督办,努力营造推动全县文旅游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